肾毒性

外源化学物(包括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肾毒性的形式多样,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等,严重时可出现急、慢性肾衰。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外源化学物可直接损伤肾脏从而产生肾毒性,也可通过过敏反应间接造成肾脏损伤,而有些化学物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肾毒性。

可导致肾毒性的化学物种类较多,包括:
①金属和类金属,如镉、铋、锂、汞、铊、金、镓、铟、铅、镍、铬、锑、硅、砷及砷化氢等。
②有机溶剂,如卤代烃类(溴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溴氯丙烷、1,2-二溴 乙烷、1,2-二氯乙烷、环氯丁二烯、戊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氟乙烯等)、芳香烃类(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联苯等)、脂肪烃类(汽油、煤油、柴油等)、 脂环烃类(润滑油、松节油、环乙烷等)。
③农药,如五氯苯酚、百草枯、敌草快、氯丹、甲醚菊酯、氟乙酰胺等。
④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橘霉素、细菌内毒素、蛇毒等。
⑤药物,如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甘露醇、丝裂霉素、非那西丁等。
⑥其他毒物,如苯酚、乙烯二乙二醇、二乙烯乙二醇、乙醛、环氧丙烷、氰化物、亚硝胺等。

肾脏是毒性外源化学物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由于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大量血流流经肾脏,多数外源化合物在肾中的比例高于其他器官。而肾脏维持其排泄功能,需要大量的氧和营养物质,因而肾脏尤其是肾小管对能造成细胞窒息的因素特别敏感,对毒物敏感性高。化学物重吸收后在肾小管中被浓缩,易达到有毒的浓度水平,或使一些相对不可溶的化学物在肾小管的管腔内沉积而引起阻塞,进而产生肾毒性。肾脏具有代谢活化作用,化学物(包括在其他脏器中生成的代谢产物)在肾脏中可转化成活性基团,进一步造成肾毒性。而肾脏有按重量计全身最大的内皮细胞网,为毒物引起的免疫性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了结构基础。

进入体内的外来化合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或间接毒性,肾性毒物在肾组织都有主要的作用部位,表现为毒物对肾脏毒作用的选择性,包括肾小球损伤、肾近曲小管损伤、亨利袢、远曲小管及集合管损伤,乳头损伤等。

肾毒性可以依据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或病因学来确定。基本方法是按肾脏主要的解剖结构(如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与重要的临床综合征联系起来。肾脏毒物可能具有多个肾脏靶部位,损伤表现可有多种临床综合征,包括肾毒性免疫介导肾小球疾病、直接肾小球损伤、急性肾小管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①细胞死亡,可以是坏死,也可以是凋亡,一般肾性毒作用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细胞死亡。
②毒物及代谢产物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影响大分子的正常生物活性,而造成细胞损伤。
③细胞膜功能丧失,影响细胞容积和离子内稳态。
④细胞骨架损害,引起膜完整性的变化,从而损伤肾脏功能。
⑤钙稳态失衡,导致细胞内钙紊乱,胞内钙离子依赖性酶功能丧失,信号传导受损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