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从食物摄取糖类,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提供能量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全过程。又称碳水化合物营养,是人体必需宏量营养素之一,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寡糖(含2~10个糖苷键)和多糖(含超过10个糖苷键)。
消化吸收和代谢
糖类的消化从口腔开始,淀粉首先经唾液中的淀粉酶初步消化。单糖直接在小肠吸收入血循环,二糖等部分寡糖和多糖经水解后在小肠吸收。在小肠未被消化的部分,到结肠经细菌发酵后再吸收。血糖被输送至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利用,或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未被利用者可转化肝糖原、糖原储存起来。过量的部分最终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
生理功能
①供能和储存能量:膳食糖类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可氧化生成16.7千焦(4千卡)的能量。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能量中,55%~65%来自糖类。糖类以糖原形式储存于肌肉和肝脏中,需要时糖原即分解为葡萄糖以提供能量。糖类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及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②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糖类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每个组织细胞都含糖类,其量为2%~10%,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为主。脑和神经组织中含大量糖脂,许多脏器及血细胞都含糖脂;血浆中前白蛋白,多种球蛋白等都是糖蛋白。构成骨、软骨、肌腱和眼球的黏蛋白与类黏蛋白,以及存在于皮肤、角膜、血管、关节液中蛋白多糖都含有糖类。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激素的组成成分,也需糖类参与。
③节约蛋白质作用:摄入足够量的糖类充分满足机体对能量需求能预防体内或膳食蛋白质消耗,不需要动用蛋白质来供能,也有利于氨基酸的主动转运。
④抗生酮作用:膳食中缺少糖类时,体内脂肪或食物脂肪被动员并加速分解为脂肪酸来供应能量,造成脂肪酸不能彻底氧化而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以致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充足的糖类可以防止此种作用。
⑤解毒作用:经糖醛酸途径生成的葡萄糖醛酸,是一种重要的体内解毒剂,在肝脏中能与许多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乙醇(酒精)、砷等结合,以消除或减轻这些物质的毒性或生物活性,从而起到解毒作用。不消化的糖类经肠道菌群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有广泛的解毒作用。
⑥增强肠道功能:非淀粉多糖类如纤维素和果胶、抗性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不能在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结肠的发酵,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和增加排便量。
参考摄入量
人体对糖类的需要量,常以可提供能量的百分比(%E)来表示。除婴儿外各年龄组人群的糖类可接受范围(AMDR)均为50%E~65%E;其中添加糖应小于10%E。孕妇、乳母亦无不同。婴儿的适宜摄入量(AI)为:0岁,60克/天;0.5岁,85克/天。
食物来源
膳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粮谷类一般含糖类60%~80%,薯类含量为15%~29%,常见豆类多在50%上下。添加糖的主要来源是蔗糖、糖果、甜食、糕点、甜味水果、含糖饮料和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