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被人体摄入和吸收后,在体内参与物质代谢,最后排出体外的过程。0~6个月婴儿的水含量在体重的80%左右,到60岁以后下降到45%~50%。正常人每日水来源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成人约为2500毫升。水来源通常包括每日饮水,成人约1200毫升,食物提供的水约1000毫升,还有约300毫升为体内代谢产生的内生水。水排出以肾产生的尿液为主,约占60%,其他途径包括皮肤的汗液蒸发、经过肺的呼吸和消化道产生的粪便。人体缺水时,会激发口渴中枢,督促人体饮水;同时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排出。
生理功能
①水是构成人体细胞和体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②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和流动性,参与体内绝大多数物质的代谢、运送和排出。
③水维持体液正常的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
④水可以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皮肤的蒸发,维持体温恒定。
⑤水与黏性分子结合,在人体的腹腔、盆腔及关节等部位起到缓冲、润滑和保护的作用。
营养评价
人体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会引起脱水。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时,人体出现口渴感,体能受到影响;达到体重的2%~4%时,出现明显的口渴、尿少、头痛、工作效率下降等;达到4%~8%时,增加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无力等症状。失水量达到10%以上可以危及生命。长期水摄入不足也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增加肾结石发生的风险。而水摄入量超出肾脏的排出能力[(0.7~1.0)升/小时]会引起水中毒,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肾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会出现恶心、呕吐,直至昏迷等症状。
可以根据口渴、尿少或尿呈黄色等判断人体缺水。也可以通过尿相对密度、尿渗透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血钠浓度或血浆渗透压等间接反映人体是否处于缺水状态。
参考摄入量
水的需要量受年龄、代谢、温度、身体活动和膳食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中国居民不同年龄段的水适宜摄入量见下表,其中饮水包括普通水和各种饮料,而总摄入量包括饮水和食物中的水。
人群 | 饮水量 | 总摄入量 | ||
男 | 女 | 男 | 女 | |
0岁~ | — | — | 0.7 | |
0.5岁~ | — | — | 0.9 | |
1岁~ | — | — | 1.3 | |
4岁~ | 0.8 | 1.6 | ||
7岁~ | 1 | 1.8 | ||
11岁~ | 1.3 | 1.1 | 2.3 | 2 |
14岁~ | 1.4 | 1.2 | 2.5 | 2.2 |
18岁~ | 1.7 | 1.5 | 3 | 2.7 |
孕妇 | — | 1.7 | — | 3 |
乳母 | — | 2.1 | — | 3.8 |
食物来源
人体摄入水的来源非常丰富,包括饮水和食物水。饮水可以来源于白水、茶水和各种饮料。食物水来源于主食、菜、汤和零食,不仅包括食物本身的水分,也包括烹调中添加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