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从食物摄入氟,经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其生理功能和健康需要的过程。
氟于1810年由英国化学家H.戴维和法国科学家A.M.安培建议命名。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F.F.H.穆瓦桑成功制取单质。1970年美国食物与营养委员会认为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氟归类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是人体某些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吸收和代谢
氟主要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分布到全身,主要在骨骼、牙齿、指甲及毛发中,皮肤、肺、肾、心、脾、肝等软组织中也含有氟。氟在体内代谢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生理功能
①防治龋齿:可与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坚硬且具有抗酸性腐蚀的氟磷灰石晶体保护层,从而预防龋齿的发生。
②防治骨质疏松:可部分取代骨骼中羟磷灰石晶体中的羟离子,成为骨盐的组成成分。
营养评价
主要通过测定血氟和尿氟含量评价氟的营养状况。目前中国没有明确的血氟正常水平。尿氟可间接反映人体的摄氟水平,是评价氟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参考摄入量
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中国不同人群氟的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如下表(毫克/天)。
人群 | AI | UL |
0~5月龄 | 0.01 | — |
6~12月龄 | 0.23 | — |
1~3岁 | 0.6 | 0.8 |
4~6岁 | 0.7 | 1.1 |
7~10岁 | 1 | 1.7 |
11~13岁 | 1.3 | 2.5 |
14~17岁 | 1.5 | 3.1 |
18岁~ | 1.5 | 3.5 |
孕妇 | 1.5 | 3.5 |
乳母 | 1.5 | 3.5 |
食物来源
饮水是氟的主要来源,饮水中氟含量取决于地理环境中氟元素水平。食物中以茶叶和鲱鱼氟含量最高,猪肉、菠菜、鸡蛋、番薯和牛肉中氟含量较高,小麦、玉米、苹果等含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