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营养

为保持、提升高温环境条件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作业能力,对其能量、营养素的需要量等提出的营养保障措施。

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以及32℃以上(或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工作环境统称为高温环境。高温环境可分为湿热型和干热型高温环境。在中国,湿热型高温环境分布于长江以南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浙江、台湾、江苏南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谷地;干热型高温环境分布于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及东北地区。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均出现显著变化。可见体温升高,能量消耗有增加趋势,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大量出汗引起体内水分、钠、钾、镁、钙、氯和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随汗液排出而丢失;肾脏泌尿减少,血液出现浓缩现象;同时,食欲下降,心跳加快,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易产生疲劳。严重时可导致中暑,危及生命。

高温环境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补充水分、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补充量可根据作业人员的主观感觉和体重变化进行调整,采用特制的混合盐片或矿物质维生素饮料进行补充效果更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GJB 823B)规定:热区部队夏季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C)摄入量应增加10%;水盐补充量可按热环境军事劳动人员的水盐补给量标准(GJB 1673)执行。此外,应适当增加能量摄入量,环境温度每升高1℃,能量摄入量应增加0.5%;注意供应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等,增加蔬菜水果的供应。考虑到食欲下降等问题,应注意增加饮食的色、香、味,尤其是应增加有助于开胃的饮料或煲汤供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