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满6个月龄后所添加的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各种食物。是相对婴儿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而言,满6~24月龄期间在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添加配方奶喂养)的基础上所添加的其他各种食物。包括营养素强化食物,但不包括单纯营养素补充剂。曾称为断奶食品,其本意是帮助婴儿由单一母乳膳食过渡到多样化食物构成的膳食。用断奶食品来表示辅食,会带来概念上的混淆,现已少用。
添加辅食的意义
辅食添加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促进婴儿消化功能成熟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满足营养需要
母乳喂养可满足0~6月龄婴儿的营养需要。但对于继续母乳喂养的7~12月龄婴儿,其需要的99%的铁、75%的锌、80%的维生素B6、50%的维生素C等重要营养素,必须从辅食中获得。因此,婴儿满6月龄后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尽快添加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以作为母乳喂养的营养补充。
◎促进消化功能成熟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辅食添加是婴儿学习进食的过程。进食是多感官、多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涉及精细运动、大运动、口腔运动及功能发育,还涉及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的发展等。6月龄后摄入不同种类和质地的食品,除满足营养需要外,亦属适应婴儿口腔运动功能及其他消化功能发育的需要,使肠道消化功能得以成熟。不同种类、质地和口味食品逐渐添加,是婴儿期体验和学习获得认知和行为能力发展最重要组成部分,如食品色彩刺激视觉发育,食品质地和味道刺激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发育,辅食喂养行为还能促进婴儿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婴儿学习进食过程促进了多感官、多系统的协调发展。
优质辅食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优质的辅食的定义:
①含能量、蛋白质以及微量营养素,如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C和叶酸等;
②不辣、不咸;
③婴幼儿喜欢;
④当地可获得并可负担。
为满足婴儿的能量需求,辅食的能量密度至少应达到80千卡/100克,应该是比较稠厚,小勺舀起不会马上滴落的泥糊状食物。建议刚开始添加的辅食以婴儿熟悉的母乳或配方奶调制,以增加辅食的能量密度,并提高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度,如25克婴儿营养米粉含100千卡能量,加母乳或配方奶160毫升,能量密度可达到110千卡/100克,且稠厚度比较适合刚添加辅食的6月龄婴儿。
动物性食品,即肉禽鱼蛋类,所含的优质蛋白、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远高于植物性食品,且更容易吸收,因此辅食必须保证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7~24月龄婴幼儿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应达到每天500毫升奶,一个鸡蛋,加15~75克肉禽鱼。
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用或少用盐、糖等调味品,从小培养淡口味,以利于长期控制盐、糖等的摄入。婴幼儿可能有自身的口味爱好,在满足婴幼儿喜好的同时应鼓励其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逐渐达到食物多样化。
辅食添加时机
由于婴儿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辅食添加时间应个体化。婴儿接受辅食,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伸舌反射消失,可接受勺子喂养;
②抬头稳、能靠坐,可以比较安全地吞咽固体食物;
③自我意识增强,对成年人进食表现出好奇和模仿。
一般而言,辅食添加越早则母乳喂养停止越早。相比满6月龄后添加辅食的婴儿, 4月龄或更早添加辅食,其儿童期超重发生率显著升高。但辅食添加过晚,能量、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低体重、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综合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对婴儿期及长期健康的影响,婴儿满6月龄起,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是最合适的选择。部分特殊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添加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
在辅食添加初期,婴儿奶量最好不低于600毫升,母乳喂养每天应不少于5次。婴儿满12月龄时,奶量可降低到500毫升,母乳喂养每天应不超过5次。7~9月龄时,母乳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3,即400千卡(600毫升),辅食占总能量的1/3,即200千卡。10~12月龄时母乳和辅食提供能量约各占1/2,即母乳400千卡(600毫升),辅食400千卡。13~24月龄时母乳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1/3,即350千卡(500毫升),而辅食占总能量的2/3,即700千卡。
◎首选富铁的泥糊状食品
出生第一年婴儿体内铁量比出生时增加一倍。0~6月龄婴儿主要依靠胎儿期储存铁来维持平衡;6月龄后则必须依靠辅食获得足够的铁。7~12月龄婴儿铁推荐摄入量10毫克/天。因此,富含铁的食物,如婴儿铁强化米粉、瘦肉、蛋黄应是婴儿首先添加的辅食。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品,逐渐增加食品的稠厚度和种类
添加新食品有诱发婴幼儿对食品过敏或食品不耐受的风险,因此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品,从少量开始。添加新食品后应观察3天,如有不良反应则及时停止,适应一种食品后再添加另一种新食品,逐渐增加食品的种类。只有多样化的食品才能保证营养充足和均衡。
刚开始时,建议用小勺舀起少量泥糊状食物放在婴儿嘴角一侧,让婴儿以舔、吮的方式尝试。由于婴儿进食技能不足,可能会将食品推出、吐出,应保持耐心,切忌将小勺强行塞进婴儿口中,使其有窒息感,产生不良的进食体验。随着婴儿进食技能提高,咀嚼和吞咽能力增强,可逐渐从7~9月龄的泥糊状食品过渡到10~12月龄的切碎的颗粒状食物,1岁以后可逐渐尝试家庭食物,必要时切碎或捣碎。
◎辅食不加盐、糖等调味品
可适量添加植物油。过量摄入钠与成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密切相关。婴儿过早接触含盐食品可增强其对咸味的喜好,从而增加钠的摄入。婴儿可以从母乳及食品中获得足够的钠,辅食不需要额外添加盐。1岁以后的幼儿可以尝试淡口味的家庭食品。
富含添加糖(蔗糖)的饮料和食品,可能影响到婴幼儿对天然食品的摄入,也可能增加超重肥胖、龋齿的风险,辅食也不应该加糖。此外,果汁(包括鲜榨果汁)含糖和酸过高,不建议婴儿饮用,幼儿也应尽量少喝。
7~24月龄婴幼儿30%~45%的能量来自脂肪。脂类还可为婴幼儿提供α-亚麻酸、亚油酸、DHA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或条件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辅食以谷物或植物性食品为主时,需要添加5~10克植物油,建议选择富含n-3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顺应喂养是根据婴幼儿的需求及消化能力,适时、适量喂养。在进食过程中,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鼓励但不强迫进食,不以食品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进餐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喂养者还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喂养者应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其对食品和进餐的兴趣。从允许婴幼儿从抓食开始,逐步学习使用小勺等餐具进食。准备专用的餐具,方便估计食品量,同时吸引婴幼儿对进食的兴趣。由于婴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短,一次进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制作辅食的原材料和水应安全卫生、优质、新鲜,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辅食制作宜采用蒸、炖、煮,必须煮熟、煮透,以适合婴幼儿消化能力。未吃完的食物应妥善保存或处理。进餐前应洗手。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年人看护,固定座位进食,以免发生进食意外。如整粒的坚果、果冻等不适合婴幼儿。
◎婴幼儿食量的推荐
7~9月龄婴儿:
①每日奶量至少600毫升;
②适量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或厚粥、或烂面条等,逐渐达到蛋黄和鸡蛋1个、肉禽鱼15~50克;
③蔬菜泥、水果泥,以尝试为主。
10~12月龄婴儿:
①每日奶量约600毫升;
②适量婴儿米粉、厚粥、软饭、馒头等谷物类,鸡蛋1个、肉禽鱼30~50克;
③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尝试小颗粒的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萝卜等。
13~24月龄幼儿:
①每日奶量约500毫升;
②软饭、面条、馒头、婴儿米粉等谷物类约50~100克,鸡蛋1个、肉禽鱼30~75克;
③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尝试啃咬水果片或煮熟的大块蔬菜。
婴幼儿的饮水量与奶量、辅食稠度与厚度,与气候、活动等相关。当奶量充足、辅食较稀时,婴幼儿已经获得足够的水分,不需要再额外喝水。建议在餐后,或在活动量大、气候炎热而大量出汗时尝试让婴幼儿喝水。不应该以甜饮料、果汁等引诱婴幼儿喝水。
◎一日餐次的安排
原则上应尽早让婴幼儿的进食时间与家庭进食时间一致。推荐7~24月龄婴幼儿的餐次安排为,一日三餐加2~3次点心。
①早7点早餐。母乳或配方奶,可根据需要添加辅食或尝试家庭早餐。
②上午10点早点。母乳或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点心。
③中午12点午餐。最好与家人同时进餐,各种辅食,1岁以上幼儿可尝试成年人饭菜。
④下午3点午点。母乳或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点心。
⑤下午6点晚餐。同午餐。
⑥晚上9点母乳或配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