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种病因而致的脾胃功能受损,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无法发挥正常的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而产生的以突然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病证。
临床以发病突然,排便次数剧增,泻下急迫,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肠鸣、肠绞痛或腹痛窘迫,时时欲排便,肛门有重坠感,排便不爽为特征。
暴泻,历代文献中又称为“暴注”“注下”“洞泄”等,《黄帝内经》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统称为“下利”。暴泻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食物中毒等。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分内外两类,外感四时不正之气如风、寒、湿、热之邪,或饮食不净,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上多为暴泻的诱因,而素常的脾胃虚寒,寒湿内停或湿热内阻是发病的重要基础。外部的邪气侵袭人体,困阻了脾胃的阳气,终致脾胃的消化食物和输布水液的功能失常,而发生暴泻。暴泻的病位在脾胃和大肠、小肠,与肝肾关系密切。本病发生与邪气偏盛,正气虚弱有关,但以邪气偏盛为主。
辨证论治
暴泻因其病因不同,常常分为寒、热、虚、实四种类型。
①寒湿泄泻:因受凉或过食寒凉食品等,突然腹泻,泻下如注,伴有腹痛、身痛、骨节酸痛,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沉等。治法以疏解肌表,散寒除湿为主,常用处方以藿香正气散或胃苓汤为主。
②湿热泄泻:因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而生湿热,突然腹痛,腹痛后立刻腹泻,腹泻急迫,或腹泻后仍觉腹部不适,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自觉心烦燥热,口渴,小便色深黄,肛门有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用清热化湿法,处方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
③食积泄泻:由于暴饮暴食,饮食积滞,而出现腹痛,可听到肠鸣,腹泻,泻后腹痛症状可减轻,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上腹部胀满,嗳气呃逆气味酸腐,食欲不佳,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法上可用促进食物消化,疏导积滞的方法,处方宜以保和丸为主。
④阳虚泄泻: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素体阳虚,又感受寒凉,突然腹泻,次数多,腹泻量多,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小便短少,神疲倦怠,舌质淡胖,舌苔水滑,无苔或少量剥苔,脉沉细无力。治法宜采过温补肾脏,健运脾胃,促进人体吸收有用物质的温肾健脾、升清止泻法,处方宜以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为主。
预防与调护
急性暴泻病情较轻者,多能治愈,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仅予以饮食调养亦可自愈,宜进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