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生于面部皮肤黏膜交界处、以局限性群集水疱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又称热气疮、火燎疮、剪口疮。
《圣济总录·热疮》中说:“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本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单纯疱疹。
热疮的发生多因起居不慎,外感风热湿毒,攻窜头面;或因饮食不节,肠胃湿热积滞,上蒸于唇周面颊;或因肝经郁热,冲任不调所致,反复发作者多因气阴不足,虚热内扰。
热疮多在发热时、月经期间、胃肠功能紊乱或过度疲劳时发病。主要发生于面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周、眼睑及鼻孔周围,亦可见于面颊部。皮损为群集性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基底及四周微红,自觉灼热微痒不适;水疱易破,形成糜烂面,多在一周左右干燥结痂,脱痂即愈,若合并细菌感染可伴有脓疱和脓痂。部分患者在第一次发病后每隔一月或数月又复发,称为复发性单纯疱疹。若水疱发生在外阴黏膜处则属于生殖器疱疹的范畴。
热疮的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宜益气养阴清热,扶正祛邪并治。
证型分类:
①肺胃热盛。症见口周或鼻孔周围成群小水疱、灼痒不适、基底潮红,伴发热、咽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
②胃肠积热。症见口周群集水疱,伴口臭、胃纳差、脘腹胀闷不适、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通腑泄热、利湿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③肝经郁热。症见口周水疱每在月经前后出现,伴有月经不调、心烦易怒、口干胁痛、月经量多而鲜红、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宜疏肝清热、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④阴虚内热。症见水疱反复发作、口干体倦、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生脉饮或增液汤加减。
外治法:水疱未溃破可用三黄洗剂或紫金锭磨水外搽;水疱已溃破有糜烂、渗液宜用黄连油或青黛油外搽,用金银花、野菊花、紫草煎水湿敷。
热疮单用中医治疗有效,尤其是对月经前后发作、伴有月经不调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好。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应益气养阴清热或健脾利湿清热,不可多用或过用苦寒清热之中药。复发次数多、频率高的患者可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预防与调理:发作期间应忌食辛热炙煿之品,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对反复发作者应避免诱发因素。月经前后发作的患者宜在月经前提早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