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

以发热、咳嗽、气促、痰鸣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发生变证者则病情危重。

病名首见于清代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煽胸高第五十一》,该书描述麻疹出现肺气闭郁并发症时,“热邪壅遏肺窍,气道阻塞”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称为“肺炎喘嗽”,后沿用至今。由于其病情重,传变快,古人又称为“马脾风”,如《幼科发挥·五藏主病》说:“马脾风者,肺胀也,上气喘急,两胁扇动,鼻张闷乱喘。”关于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曰:“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提示为肺气闭阻所致;《幼幼新书·咳嗽诸疾》载:“咳嗽气粗者,儿脏腑虚细,食肥腻热物及生冷,致冷热相争,遂积痰涎结聚,冷热攻脾,壅塞不通,宿痰黏涎,肺经虚热生膈上,喉中如锯,气喘闷绝,呕吐不快,色青黄。”指出病机关键为肺气闭郁,痰饮壅肺。关于治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同为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曰“肺盛复有风冷,胸满气短,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上述方剂仍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病因病机

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病位在肺,常累及于脾,重者可内窜心肝。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肺为邪闭,气机不利,气滞血瘀,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心阳不能运行敷布全身,亦可出现心阳虚衰之变证;若风温之邪化热化火,内陷厥阴,则出现邪陷厥阴之变证。

辨证论治

肺炎喘嗽辨证,首辨轻重,次辨风寒、风热、痰热及毒热。治疗应分标本虚实,实证治标为主,以宣肺开闭,化痰平喘为基本法则。痰多壅盛者,治以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降气;气滞血瘀者,配以活血化瘀;壮热炽盛时可通腑泄热。出现变证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后期治疗以扶正为主,兼清解余热。

常证:
①风寒闭肺。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宜辛温开肺,化痰降逆,常以华盖散加减。
②风热闭肺。证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宜辛凉开肺、降逆化痰,常以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③痰热闭肺。证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青紫,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治宜清热涤痰、开肺定喘,常以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④毒热闭肺。证见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燥,脉洪数或指纹紫滞。治宜清热解毒、泻肺开闭,常以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⑤阴虚肺热。病程较长,证见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淡红。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常以沙参麦冬汤加减。
⑥肺脾气虚。证见咳嗽无力,喉中痰鸣,低热,面白少华,动辄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治宜补肺健脾、益气化痰,常以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变证:
①心阳虚衰。证见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困难或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神萎淡漠,肝脏迅速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治宜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常以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②邪陷厥阴。证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窜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治宜平肝熄风、清心开窍,常以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预防与调护

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重症肺炎的关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60%;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痰;咳嗽剧烈时可抱起小儿轻拍其背部,伴呕吐时应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重症肺炎患儿要加强巡视,监测呼吸、心率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