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肿胀

疳证后期出现足踝浮肿、目胞浮肿甚或颜面及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又称疳肿。

临床以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肢体浮肿、按之凹陷难起、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指纹隐伏不显为主要表现。出自《幼幼新书》。

《婴童百问·疳伤》曰:“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气交并,故令肚腹肿胀,由是脾复受湿,故令头面脚手虚浮是也。”病因由脾阳虚衰,或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肌肤所致。病位在脾肾。《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指出:“疳疾肿胀面浮光,传化失宜肺脾伤,气逆喘咳胸膈满,御苑匀气服之良。”本病治疗,以健脾温阳、利水消肿为基本原则。偏脾阳虚者,纳少便溏、肢凉倦怠,常以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偏肾阳虚者,浮肿明显,腰以下为著,四肢欠温,腰膝酸软沉重,常用真武汤加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