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疳

小儿因体内生蛔日久而形成的疳证。

临床以形体羸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并嗜食异物为主要表现。出自《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蛔疳出虫诸方》。

《太平圣惠方》曰:“蛔疳者,儿多食甜物、油腻、生冷,在肠胃不消化则成虫。其候合面卧觉,气急,颜色萎黄,肌体羸瘦,啼哭声高。”小儿稚阴稚阳,脏腑虚弱,若饮食不洁,感染蛔虫,或过食生冷、油腻、肥甘之物,损伤脾胃,以致湿热生蛔,腹中扰动。蛔虫内扰则见腹中攻痛,时缓时止,患儿则表现为烦躁多啼,腹胀,肚腹绞痛,面色青黄,唇色淡白,呕吐清涎,目乏光彩,腹胀青筋,并伴有肛门湿痒。

蛔疳治疗宜驱蛔补脾,不宜滥施攻伐。初期可先用理中安蛔汤,安蛔止痛;继用化虫丸及肥儿丸调治;如有虫自口鼻出可用乌梅丸煎服;不愈,下虫丸主之;若蛔退,又当调补其脾,肥儿丸主之。日常调护当以预防为主,提倡荤素搭配,膳食均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