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癣中的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的传染性霉菌性疾病。因皮损多呈环状,故又称浅癣或环癣。
本病的致病霉菌为毛癣菌属。根据疾病的病理改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侵犯表皮毛发的,称为浅部霉菌病,常见的有肛门部癣和肛门花斑癣;侵犯皮肤深部、黏膜、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和结缔组织的,称为深部霉菌病,如肛门放线菌病。此外,还有一种念珠菌属霉菌病,对表皮、黏膜和内脏均有侵犯,如肛门部念珠菌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由湿热下注、血虚生风引起,其发病多因脏毒浊气下降,风湿侵袭,或因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所致。
本病初起多为淡红色丘疹和小水疱,逐渐扩展为环形或多环形斑片,边缘界限清楚,周围呈堤状隆起,上有细薄的鳞屑,中心出现新的环状损害,向外扩展有奇痒。镜下检查到霉菌即可明确诊断。本病多在春末夏初发作,入冬后即减轻或自愈。在夏季若皮肤损害减轻或消失者,多考虑外因致病;若在冬季皮肤损害加重或复发者,多考虑内在因素致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皮肤损伤减轻或消失,而产后加重者多考虑为自身内分泌失调引起。
肛门癣的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的原则为在接近肛缘的皮肤会阴部不要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一般常用药物包括:硫黄、水杨酸、十一稀酸、10%冰醋酸、克霉唑、复方雷琐辛、松皮癣酊、激素软膏等;对于反复发作面积较大者可以口服灰黄霉素0.25~0.5克,每日2次,连服2~4周,有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亦可根据皮损的局部表现及全身症状辨证施治,选择中药口服及外用治疗:湿热下注证,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风燥证,可予滋阴除湿汤加减;脾虚湿盛证,可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每日可配合清热解毒止痒中药煎汤熏洗,常用药物包括: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川椒、明矾等。
预防与调护:发病期间应保持肛门局部干燥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忌用碱性肥皂清洗患处,忌用刺激性强或带有腐蚀性的药膏涂抹患处;切忌搔抓患处,防止感染;禁食鱼虾、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