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损害:不同病因所致皮肤和黏膜的病理改变

皮损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是皮肤病的基本体征,也是诊断皮肤病最重要的依据。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皮肤病自身病理过程所产生的损害。

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既不高起也不凹下。直径大于10毫米的斑疹称为斑片。常见的有红斑、色素斑及出血斑。①红斑。颜色潮红,压之褪色。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日光晒伤后出现的红斑;也可以是非炎症性的,如鲜红斑痣。②色素斑。可以是色素沉着斑,如黄褐斑或文身等外来色素所致;也可以是色素减退斑,如白色糠疹、花斑糠疹;或色素脱失斑,如白癜风。③出血斑。皮肤局部出血或红细胞外渗所致,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小的称为瘀点,大的称为瘀斑。

局限性、实性,高出皮面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0毫米,病变限于表皮或真皮乳头层。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皮面的损害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有水疱的称为丘疱疹。相邻丘疹彼此融合,成为扁平、隆起皮面的损害,直径大于10毫米的称为斑块。

局限性、实性的深在性损害,病变常发生在真皮网状层或皮下组织。以触疹检查更易被查出。有时结节可稍隆出皮肤表面,如结节性红斑、结节性黄瘤。少数结节性损害可由表皮局限性增生所致,如结节性痒疹,由于患者反复搔抓,造成表皮增生,成为坚实、隆起皮肤表面的结节。

局限性、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小于10毫米的称水疱,大于10毫米的称为大疱。应注意疱的内容物,是清亮、血性还是脓性的。对大疱注意疱壁厚薄。发生在表皮内的疱壁薄,易破溃;发生在表皮下的疱壁厚,不易破溃。

内含脓液的水疱或大疱。周围常绕以红晕,脓液可稀薄或黏稠。脓疱可以是有菌性的,如脓疱病,脓液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以是无菌性的,如脓疱型银屑病,取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隆起皮肤表面、暂时性、局限性的损害,淡红或粉红色,周围绕以红晕。为真皮血管扩张、一过性水肿所致。风团大小不一,形状不定,常伴瘙痒。发生快,一般经数小时消退,且不留痕迹。

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样损害。一般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皮肤表面,如囊肿性痤疮。有时囊肿仅可触知,如猪囊虫病的囊性结节。

非炎性细胞增生所致,高出皮面或仅能触及的肿块。肿瘤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度及深浅因病变的性质而不同。

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

为已死亡、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事实上,正常的表皮角质层细胞不停地随代谢而脱落,但不易察觉。病变时,角质形成细胞的更替时间缩短,或角化过程发生异常可形成鳞屑,表现为脱屑。鳞屑的大小、厚薄和形状不一。

皮损上的浆液、脓血、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成。浆液性痂呈淡黄色,脓痂呈蜜黄色,血痂则呈棕红色。

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所致的潮红湿润面,基底为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成为糜烂,表面常有渗出或结痂。糜烂愈合较快,愈后不留瘢痕。

深达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黏膜缺损。溃疡的大小不一,愈后留下瘢痕。

真皮或深层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低于正常皮肤表面为萎缩性瘢痕,高于皮肤表面为增生性(肥厚性)瘢痕。瘢痕表面平滑,失去正常皮纹。

皮肤表面深浅不一的线状裂隙。多见于手掌、足跖、口角等部位,常伴疼痛,深的皲裂可出血。

为搔抓后引起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局限性缺损,多呈点线状。愈后常有色素沉着,为抓痕,可消退,但不留瘢痕。

境界清楚的皮肤局限性增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

由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所致。表皮萎缩时皮肤变薄,其下血管较为清晰可见。真皮或皮下组织萎缩时,由于结缔组织或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出现局限性的凹陷。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