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棘皮病

以皮肤色素增加、天鹅绒样增厚、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变。多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常伴发恶性肿瘤。

典型皮损表现为色素沉着、皮肤表面乳头状增生,触之如绒毛状。好发于面、颈、腋(见图)、腹股沟、肘窝、腘窝及手足背等部位。皮肤损害无自觉不适。本病有良性型及恶性型。良性型见于内分泌疾病如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肥胖儿童。有的患者有家族发病史,出生时或幼儿期即发病,通常青春期后停止发展或减轻,是良性黑棘皮病。恶性型都发生在40岁以后,皮损突然发生,发展迅速,表皮增生,呈绒毛状。常伴掌跖皮肤角化增厚。体重明显下降。患者都伴发恶性肿瘤,常为腺癌,尤其是胃肠癌恶性肿瘤。肿瘤可发生于皮损出现前、同期或之后,称为恶性黑棘皮瘤。

治疗的关键是明确病因。良性型与肥胖相关的,随体重下降皮损可明显减轻乃至消退。恶性型在明确肿瘤部位后,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皮肤损害也可逐渐消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