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

诊断女性妊娠、不孕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常用方法。

女性内分泌激素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来调控卵巢功能,卵巢激素又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各激素水平,对于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的评价以及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年龄是判断生殖激素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生殖激素常指性激素六项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垂体催乳素(PRL)、孕酮(P)和睾酮(T)。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测定

GnRH呈脉冲样分泌,外周血含量很少,半衰期短,故临床上不直接测定GnRH,而采用GnRH刺激试验与氯米芬试验。主要用于下丘脑病变、垂体功能减退、青春期延迟、卵巢功能不全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诊断。

2.垂体促性腺激素(LH、FSH)测定

LH在排卵前24小时左右达到分泌高峰,较卵泡期高10倍左右,排卵后LH水平迅速降低。FSH在月经周期中与LH同步变化,协同促进排卵。临床应用于鉴别闭经原因、排卵监测、协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诊断性早熟。水平升高常见于:
①卵巢早衰;
②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
③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④真性性早熟等。
水平低下则见于:
①中枢性闭经(垂体性功能低下);
②席汉综合征;
③假性性早熟等。LH/FSH≥2~3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

3.垂体催乳素(PRL)测定

腺垂体合成的蛋白质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和乳汁形成。妊娠后血清PRL水平逐渐增高,至分娩前达高峰,哺乳期进一步增加。PRL水平升高见于:
①下丘脑疾患(肿瘤或破坏性病变);
②垂体疾患(垂体肿瘤,空泡蝶鞍综合征等);
③原发性甲减;
④药物性原因(如氯丙嗪、奋乃静、灭吐灵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雌激素及避孕药);
⑤生理性增高,如妊娠、哺乳期、应激状态、活动过度等。

卵巢性激素测定

1.雌二醇(E2)测定

月经第7日E2分泌量持续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减少,约在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E2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达到第2个高峰(峰值低于排卵前高峰)。E2水平升高见于:①青春期前升高提示女性性早熟;
②卵巢颗粒细胞瘤;
③使用促排卵药物(氯米芬、绒促性素、尿促性素等);
④多胎妊娠。月经周期动态观察E2水平,可协助确定排卵时间。
而E2水平低下见于:
①原发性和继发性性功能低下;
②绝经后期;
③卵巢切除术后或放化疗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2.孕酮(P)测定

排卵前P水平低且相对恒定,排卵后黄体分泌P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分泌量达到高峰。育龄女性孕酮的主要功能是与雌激素配合,参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临床上水平升高见于:
①高孕酮血症;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③肾上腺肿瘤。
而水平下降提示:
①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
②无排卵性月经或无排卵性子宫出血;
③多囊卵巢综合征;
④口服避孕药等。

3.睾酮(T)测定

女性T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少部分来自卵巢。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一方面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另一方面可提高性欲。女性血清T水平降低无明显临床意义,其升高可见于:
①女性多毛;
②女性男性化及XYY女性;
③多囊卵巢综合征;
④卵巢男性化肿瘤;
⑤真两性畸形;
⑥肾上腺疾病;
⑦外源性因素(使用外源性睾丸激素、促性腺激素或具有雄激素作用的内分泌药物)。

测定注意事项

内分泌激素的测定一般抽取外周血,检验单上必须标注末次月经时间,以备分析结果时参考。测定前至少一个月不宜用性激素类药物。抽血时间要求:FSH、LH及E2一般于月经第三天(闭经患者任意时间);P一般于月经第22~24天;T不限定采血日期;PRL应在上午10时左右,空腹安静状态下采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