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而言的。

病因及发病机制

CAP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此外,还有真菌和原虫。病毒是婴幼儿CAP常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CAP的首位病毒病原,其次是副流感病毒(Ⅰ、Ⅱ和Ⅲ型)和流感病毒(A、B型)。常见的细菌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其中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期CAP最常见的细菌病原。儿童CAP可由混合感染所致,年龄越小越易发生。不同病原体通过直接侵犯或释放毒素引起支气管、肺泡炎症,重者可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多系统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检查手段

①外周血感染指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
②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病原体抗原或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
③X线检查:可见渗出,可伴有肺气肿、肺不张、肺脓肿、肺坏死、胸腔积液和脓气胸等改变。
④组织病理: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可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诊断

一般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肺部听到中、细湿啰音或X线胸片有肺炎的改变均可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确诊支气管肺炎后,应进一步了解引起肺炎的可能病原体和病情的轻重。

治疗

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CAP抗生素治疗限于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真菌感染等,单纯病毒性肺炎无使用抗生素指征。初始治疗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初始治疗48小时后应作病情和疗效评估,重点观察体温以及全身症状包括烦躁、气促等症状是否改善。病原菌一旦明确,选择敏感抗生素。CAP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3~5天。

预防

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其次可以预防接种疫苗,如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百日咳疫苗和RSV疫苗等。

转归预后

早期合理治疗者并发症少见。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者可引起并发症,肺内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或脓胸、脓气胸、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坏死性肺炎和急性呼吸衰竭,肺外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脓肿、心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以及脓毒症、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