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以视网膜微循环异常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致盲性眼病。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分类

根据视网膜内微血管变化和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可对其进行大致分类。只出现视网膜内微血管变化时定义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生血管和/或纤维组织增生时定义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过度增加导致视网膜水肿及脂蛋白沉积形成硬性渗出,病变继续进展则出现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其周围则出现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当毛细血管闭塞增多时,可出现视网膜内出血和/或视网膜静脉节段性扩张(静脉串珠)。根据严重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妊娠,糖尿病肾病,贫血等,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延缓病情进展。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

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缺血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最终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标志病变进入增殖期。来自视网膜或视盘的新生血管首先在视网膜内表面,随后向玻璃体腔延伸,新生血管脆弱易致出血和新生血管膜增殖。纤维血管增殖膜收缩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增殖还可侵犯虹膜与前房角。当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即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导致完全失明。

检查

定期接受眼科散瞳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微血管瘤、毛细血管闭塞及早期新生血管增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规检查项目,有助于进行治疗决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评估黄斑水肿的可靠指标。

治疗

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只需控制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重度非增殖性和早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播散性激光凝固术,又称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黄斑水肿有肯定的疗效,黄斑区的局部/格栅光凝也对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有一定疗效。对不能吸收的严重玻璃体积血和累及黄斑中心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