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状态完全丧失,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任何感觉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是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
常见于脑出血,中毒,脑部创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严重急性感染及糖代谢紊乱,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预后因病因而异,常需抢救。
类型及程度评定
昏迷按照程度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昏迷。
①浅昏迷:表现睁眼反应消失或偶见半闭合状态,无自发语言和有目的活动。疼痛刺激时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脑干反射基本保留(如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
②中度昏迷:对外界一般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到周期性呼吸或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
③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脑干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发生明显变化,呼吸不规律。
为了较准确地评价昏迷的程度,国际上通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见表)。最高分15分,最低分3分,分数越低病情越重。通常8分以上恢复概率较大,7分以下预后较差,3~5分并伴有脑干反射消失的患者有潜在死亡危险。
检查项目 | 临床表现 | 评分 |
A睁眼反应 | 自动睁眼 | 4 |
呼之睁眼 | 3 | |
疼痛引起睁眼 | 2 | |
不睁眼 | 1 | |
B言语反应 | 定向正常 | 4 |
应答错乱 | 3 | |
语言难辨 | 2 | |
不语 | 1 | |
C运动反应 | 能按指令动作 | 6 |
对刺痛能定位 | 5 | |
对刺痛能躲避 | 4 | |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 3 | |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 2 | |
无动作 | 1 |
病因
昏迷患者的病因判断较为困难。需要明确意识障碍是由于脑部结构病变所致,还是代谢异常引起的弥漫性病变。根据脑部不同的受累部位所致昏迷,病因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
①幕上结构病变导致昏迷。急性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脑脓肿等。
②幕下结构病变导致昏迷。小脑或脑干出血或梗死、幕下占位病变最为常见。
③弥漫性脑病导致昏迷。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痫性发作等。还包括各种代谢性脑病、重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或心脏疾病、中毒、中暑、电击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是确定昏迷原因的关键。因昏迷患者无法本人提供确切病史,必须及时向周围人群了解病史及发病经过,迅速掌握病史特点,最大程度了解昏迷可能的发病基础。须注意昏迷发生的过程、伴随症状、既往健康状况、用药史、现场特点等,均可为昏迷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此外详细的内科、神经科查体,各种体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等均有助于昏迷的诊断。
昏迷需要与以下意识状态相鉴别:
①去大脑皮层状态。大脑皮层广泛损害导致皮层功能丧失。表现双眼凝视或无目的活动,无任何自发言语,呼之不应,貌似清醒,实无意识。患者睡眠觉醒周期保持正常,可有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
②植物状态。患者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能自主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③闭锁综合征。由于脑干和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引起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只能睁闭眼或上下活动眼球,但患者感觉和认知功能完全正常。患者是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
治疗
昏迷患者治疗原则:
①尽力维持生命体征;
②进行周密的检查,确定意识障碍病因;
③避免进一步内脏尤其脑部损害。
由于昏迷患者多情况危急,一般需要诊断与治疗同时进行。患者常有生命体征的急剧变化,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辅助呼吸;如患者有休克,立即开放静脉通路,维持血液循环量;保持酸碱、渗透压、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控制高热;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痫性发作;尽早明确有无中毒;注意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