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通常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可有少尿及一过性肾功能减退。
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大多数患者在肾病发生前(一般大于7天)有前驱感染病史,部位多见于咽部或皮肤,其中以链球菌感染后多见,但其他细菌(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克雷伯杆菌等),以及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水痘病毒等)或病原体(包括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等)也可以引起本病,因此本病也被称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肾小球肾炎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表现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性变化为主,伴炎细胞浸润,肾小球细胞成分增多,故称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以IgG及C3为主,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下有电子致密物形成,呈驼峰(hump)样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存在感染灶者,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本病多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可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需要积极防治。老年人及存在并发症的患者短期预后相对较差,容易演变成慢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