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采用经皮经导管技术关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1976年,金(King)和米勒(Miller)首先采用双面伞封堵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获得成功,随后拉什金德(Rashkind)对房间隔封堵器进行了改进。1997年,K.A.阿普兰特(Kurt.A.Amplatz)发表了采用自膨胀双盘型装置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动物试验报道,其后该封堵器在临床上广为使用。2000年后,中国多家公司研制出类似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是:穿刺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将右心导管经房间隔缺损放入左上肺静脉,交换加硬加长导丝至左上肺静脉,沿导丝置入输送鞘管于左心房,沿输送鞘管送入合适大小的封堵器,先后释放左房盘和右房盘。行牵拉试验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确定封堵器位置稳定,未影响附近结构,可释放封堵器。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有:
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在5~36毫米,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
②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肺静脉距离≥5毫米,距离房室瓣≥7毫米。
③房间隔长度大于所选用封堵器左房盘的直径。
④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禁忌证有:
①原发孔型及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②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病患者。
③严重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者。
④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或导管径路有血栓者。
⑤近一个月有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控制者。
⑥合并其他需要外科处理的心脏畸形者。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能有以下并发症:
①残余分流。
②头痛和偏头痛、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和移位、二尖瓣损伤、穿刺局部并发症、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左心房瘘或右心房瘘、封堵器过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