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QT最长ㄧQT最短),是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
由坎贝尔(Campbell)等人于1985年首先提出,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其能够反映心室复极离散度,并可作为反映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正常成人QTd<40毫秒。关于QTd明显延长的情况是在长QT综合征患者中发现的,其QTd延长可达178毫秒,显著高于心肌梗死后应用索他洛尔者(其QTd延长为60毫秒)。部分学者研究表明QTd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并可用来预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成功与否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此外,QTd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判别价值。不少研究显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与其增加QT间期而不增加QTd有关,而I类致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的作用与其增加QTd有关。肥厚型心肌病QT、QTd均超过正常值,卡维地洛能明显缩短QTd,且合并梗阻患者QTd的变化更显著。对其他方面,如心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运动员室性心动过速及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有研究,但临床应用价值尚无定论。
虽然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但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对QTd的测量和机制颇具争议。在临床应用中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探索可靠的QT间期测量方法及对不同临床情况的QT离散度做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可能是未来临床成功应用这一指标的关键。较为肯定的是QTd可评价心血管的病情变化,可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