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肺炎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以及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流行病学

国内数据显示,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为9.7%~48.4%,或(1.3~28.9)/1000机械通气日,病死率为21.2%~43.2%。一旦出现VAP,将显著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若患者同时存在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全耐药病原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病死率均将显著提高。

发病机制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建立后,人体正常气道防御机制受到破坏,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各类病原微生物更易侵入。同时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困难,可造成口咽定植微生物大量繁殖,含有此类微生物的口腔分泌物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不足、气囊放气、患者变动体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可随着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缝隙进入下呼吸道。受气管插管影响,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下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有效、及时清除,若同时伴有气道湿化不足,将进一步影响气道纤毛的生理功能。长期留置的人工气道易形成生物被膜,造成病原微生物定植,脱落后也可引起VAP的发生。

诊断

临床诊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以及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病原学诊断:非侵入性方法留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应常规送检涂片及半定量培养,也可由人工气道直接通过侵入性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镜刷检)采集标本并进行定量培养。若送检标本合格、检出病原微生物与临床表现相符,可确定为致病微生物。

治疗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一旦临床诊断为VAP,应尽早安排病原学检查,并立即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以本地区或医院的VAP常见致病菌为参考依据,对于病情危重、具有多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甚至包括联合应用吸入性抗菌药物。

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送检的病原学标本合格,且排除定植或污染的可能,可根据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及体外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有条件的单位应监测血药浓度,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疗程及疗效评估
对于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抗感染疗程一般为7~8天。对于病情危重、多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感染、肺脓肿或坏死性肺炎患者,疗程可延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决定停药时机,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抗感染药物。

预防

由于VAP发生后的高死亡率,预防VAP的发生,至关重要。主要措施包括:
①每日评估有无撤离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可能性,尽早撤机或拔管;
②每日唤醒,避免深度镇静,并评估是否可减停镇静药;
③无禁忌证患者抬高床头30°~45°,并协助患者排痰;
④定期口腔护理,推荐采用氯己定漱口液;
⑤应用带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插管;
⑥气管插管气囊压充盈压应保持在25~30厘米水柱;
⑦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并保持呼吸机内外管道的清洁,建议每周更换1次,肉眼可见污渍应及时更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