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组织胞浆菌病

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肺真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在室温和泥土中属菌丝型。当人们吸入该菌的孢子后,首先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自限性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播散,侵犯各器官系统,预后较差。病变严重程度由吸入孢子的数量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决定。

流行病学

鸟粪和蝙蝠粪是重要的病菌载体,人类吸入孢子可引起感染,也可经皮肤、胃肠黏膜感染。但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并不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多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9~14天。包括:
①无症状型,患者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只有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阳性,X线见肺部或其他内脏钙化灶。
②急性肺型,起病急,有发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肺内有湿啰音,肝脾大。胸片有弥漫性结节状致密影或局限性肺浸润,可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③慢性肺型,主要发生于肺气肿等结构性破坏的患者,临床表现酷似肺结核,包括发热、咳脓痰、咯血,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胸片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肺叶多发空腔和双下肺叶广泛纤维化。
④进行性播散型,少见。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侵犯全身的器官系统,有显著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贫血,常伴有肝脾大和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可见弥漫性的肺浸润。

实验室检查

常用方法有: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血清学试验(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检测及分子PCR方法。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尤其近期接触鸟粪、鸡粪者)、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血清学检测可作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或组织病理确认的细胞内孢子。

治疗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如症状严重者用两性霉素B3.0~5.0毫克/(千克·天)静脉滴注1~2周,继用伊曲康唑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3天后改为200毫克每日2次,疗程共12周。慢性型和播散型均需要抗真菌治疗。轻到中度的急性播散型和大多数慢性播散型,临床建议采用伊曲康唑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3天后改为200毫克每日2次,疗程至少12个月。对于中重度及严重患者推荐两性霉素B3.0~5.0毫克/(千克·天)静脉滴注1~2周,继用伊曲康唑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3天后改为200毫克每日2次,疗程至少12个月。免疫抑制患者如果免疫因素不能去除,则考虑终身每天口服伊曲康唑200毫克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