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或在自然过程中引起密闭空间和/或外界空气中分布影响环境和健康的物质的现象。

污染物质可能是气体、固体或液体悬浮物,可来自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原因,或因人类活动产生,例如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及垃圾焚烧等。空气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机体短期暴露即可引起急性健康效应,而长期暴露会导致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和死亡率的增加。

概念形成过程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人类才真正认识大气污染。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燃料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益加剧,严重的污染事件接连发生。19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发生过20多起空气污染事件,比较严重的包括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等。室外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损害。20世纪中叶,人们逐渐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更严重。因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多、污染源广、影响因素复杂,对健康更是造成多方面危害。早在1982年中国就提出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之后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标准是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这些规范的出台为加快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和向公众提供健康指引提供了有力支持。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概念成为研究热点,为今后各国能根据空气质量为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健康防护建议,该指数已在中国香港地区正式应用。

基本内容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室内外空气污染均可对健康造成急性和慢性危害,大气污染是全球第7位致死危险因素,全球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超过WHO空气质量指南的地区。2015年大气污染造成全球420万人死亡,估计到2050年死亡人数将达660万,因而亟须采取针对空气污染的有效预防措施。

健康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现阶段室内外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微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 PM)、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无论日常还是在一段时期内暴露于高浓度的细颗粒物(PM10和PM2.5)都与死亡率或发病率的增加有着密切关联。当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如重度污染天气),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后可引起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咽喉痛、肺功能衰竭以及诱发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等。若机体长期暴露于上述污染物时,会引起各类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逐渐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PM2.5能深入肺,所以室内外空气污染可能提高包括支气管哮喘在内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进而引起肺功能的急慢性改变及呼吸道症状。除颗粒物污染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臭氧污染也日益突出。2017年,京津冀地区臭氧平均浓度为194微克/米3,超过WHO的标准(100微克/米3),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呈逐年上升状态。

预防措施

空气虽然不可见,但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显而易见。一生中近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而提高空气污染防护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①空气质量稍好时可经常开窗通风,在室内摆放绿色植被,保持室内清洁等。
②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避免在室内吸烟,减少高温烹调,进行湿式清扫,启用空气净化器。
还应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及心、肺疾病的易感人群。外出回家后应尽快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另外,因儿童的脸部特征与成人口罩设计不符,密合效果欠佳,所以要选具备儿童口罩生产资质的品牌,不可替代。

意义和影响

空气污染的治理应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