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缺乏性贫血

由于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的以巨幼细胞性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摄入不足
偏食,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丢失。

需要增加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的儿童及肿瘤、慢性感染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量增加。

利用障碍
药物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另外一些先天性酶缺陷也会影响叶酸的利用。

药物作用
长期服广谱抗生素者,因结肠内细菌部分被清除,可抑制叶酸还原酶,从而阻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因而致病。此外,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米酮、苯巴比妥)可导致叶酸缺乏,其机制可能是抗癫痫药引起叶酸吸收障碍或药物置换了运输叶酸的载体。

发病机制

叶酸由蝶呤、对氨基苯甲酸及食物中谷氨酸结合而成,富含于绿色蔬菜中,动物肝脏、酵母、黄豆及蛋白中含量也较多,由肠道黏膜细胞吸收,在肝脏中有少量储存。叶酸在体内转变成四氢叶酸,参与一碳集团代谢,为嘌呤、嘧啶、胆碱、肌酸等合成的必需成分,机体内缺乏叶酸影响核酸,尤其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人的肠道细菌能形成叶酸,一般情况不宜发生叶酸缺乏症,但当肠道吸收不良,代谢失衡或组织需要量增加,以及长期服用肠道抑菌药物(磺胺类)等时均可引起叶酸缺乏症。

叶酸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氨基酸代谢、胆碱、肌酸等。同时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因子,饮食中叶酸缺乏、一碳单位代谢障碍等原因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循环受阻,不能正常代谢,引起同型半胱氨酸堆积,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发生精神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增加大脑萎缩的风险。

临床表现

贫血
起病隐伏,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

消化系统症状
反复发作的舌炎,舌乳头萎缩,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症状
叶酸缺乏患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象
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常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造血细胞巨幼变,红系增生显著,胞质较胞核发育成熟,呈“核幼浆老”。

生化检查
血清叶酸含量反映近期膳食叶酸摄入情况,小于6.8纳摩/升(3纳克/毫升)为缺乏。红细胞叶酸含量反映体内叶酸储存情况,小于318纳摩/升(140纳克/毫升)为缺乏。

诊断

根据营养史,临床表现,结合特征性血象、骨髓象及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水平测定可做出诊断。

具备上述生化检查1项者,可能同时具有临床表现1和2项者,诊断为叶酸缺乏。叶酸缺乏的患者,如有临床表现的1、2项,加上实验室检查1及3(或2)项者,则诊断为叶酸缺乏性贫血。

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
①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②补充叶酸。口服叶酸5~10毫升,3次/天,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若无原发病,一般不需维持治疗。如同时有维生素B12缺乏,则同时注射维生素B12。

注:膳食叶酸当量=[膳食叶酸微克+(1.7×叶酸补充剂微克)]。

预防

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服用影响叶酸吸收利用的药物时应及时补充。对高危人群适当干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