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突炎

以鼓室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未得到控制,而进一步向鼓窦、乳突发展、蔓延,最终导致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并存在乳突骨质的破坏或融合。急性乳突炎多由某些重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扩散而来,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病因

有以下三类:
①致病菌毒力强、耐药、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主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②患者抵抗力差,体质虚弱,如急性传染病(猩红热,麻疹等)或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贫血等)。
③中耳脓液引流不畅。一方面,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中耳分泌物不能循此向鼻咽部引流;另一方面,鼓膜穿孔甚小或穿孔被堵塞,分泌物经穿孔向外耳排放受阻。或为婴儿,其鼓膜较厚、不易发生穿孔等,均可致中耳脓液蓄积,炎症进一步加重。

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中,在第3~4周时,患者各种症状不继续减轻,反而加重,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
①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加重;头痛重新出现,或更加重。
②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可突然减少。
③鼓膜穿孔后听力不提高,或耳聋加重。
④全身症状加重,特别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第3周左右,体温再度升高,重者可达40℃以上,有些亦可为低热,尤其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如此。乳突皮肤肿胀、潮红,耳郭后沟可消失。鼓窦区及乳突尖区有明显压痛。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塌陷,此乃鼓窦或乳突骨膜发生肿胀所致。鼓膜充血,松弛部可膨出;鼓膜穿孔一般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波动。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房隔破坏,并可见液气面。血液分析显示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比例增加。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治疗

早期,在融合性脓腔尚未形成前,全身及局部治疗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尤需参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早应用大剂量适宜的抗生素,静脉给药。注意改善局部引流,如骨膜切开,清除穿孔处堵塞物,炎症可得到控制而逐渐全愈。如经治疗感染未得到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单纯乳突开放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