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够暴露病灶和控制疾病,根据需要切除岩锥的不同部位,切除所有可及的气房,堵塞咽鼓管、封闭外耳道,用脂肪或者肌肉组织填塞术腔的手术方式。又称岩骨切除术。临床上多采用次全切除术式。该手术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重要的血管、神经或硬脑膜暴露,而中耳功能重建已不可能的情况下。
简史
1958年,J.H.兰博首先在文献中描述了采用带蒂颞肌瓣技术封闭术腔,同时保留外耳道用以处理顽固、难以干耳的中耳炎。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他介绍了耳内切口封闭耳道的成功病例,但这些病例没有封闭咽鼓管。1976年,R.R.加采克改进了上述方法。他采用耳后切口,同时封闭外耳道和咽鼓管,取腹壁脂肪填塞术腔。他将此术式用于合并硬脑膜暴露、脑脊液漏的慢性中耳炎病例中。1986年,瑞士U.菲什首次明确提出此手术为岩锥切除术。自此,该手术逐渐成熟和标准化,适应证也扩展至人工耳蜗植入及其他听觉植入手术。
手术适应证
经迷路或经耳开颅术后术腔封闭;经颞下窝径路颅底手术后颞骨封闭;侵犯外耳道、中耳或乳突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颞骨封闭;解决顽固的继发性脑脊液漏,如贯通伤,关闭先天性病损、医源性硬脑膜损伤或颞骨手术后脑脊液漏;颞骨内颈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术后修复;颞骨横向骨折后预防迟发性脑膜炎;慢性或复发性感染及胆脂瘤的中耳乳突再次手术,肿瘤切除后的颞骨放疗病人放射性骨坏死。
手术禁忌证
颞骨或颅底骨髓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除非所有病灶或坏死组织已经切除,颞骨已用肌皮瓣或带血管游离肌皮瓣填塞。
手术方法
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顺序清除乙状窦周围、面神经后、迷路后、迷路上、咽鼓管上、迷路下、颈内动脉周围气房;将颈静脉球、颞骨内颈内动脉轮廓化,轮廓化面神经鼓室段直至辨认膝状神经节和岩浅大神经,将所有气房切除后,使用骨蜡、肌肉永久封闭咽鼓管;封闭外耳道口;取带蒂肌瓣或腹部游离脂肪填塞术腔。
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致周围性面瘫,迷路瘘管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脑脊液漏;乙状窦、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出血;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
研究状况和客观评价
岩锥切除术在耳外科、耳神经外科及耳侧颅底外科是一个十分有用和有效的技术。该手术彻底切除中耳,提供良好暴露,并且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可进行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