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部炎

由于中耳炎、慢性乳突炎的炎性反应向颅内发展,或岩尖部肿瘤及外伤破坏颞骨岩部尖端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又称岩尖炎、岩锥炎。

病因

为临床少见病。因1907年G.格拉代尼戈首次描述该病的典型症状为中耳炎、外展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痛,而被称为Gradenigo综合征、Gmdenigo三联征。

临床表现

中耳炎、外展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痛。中耳炎常表现为耳部脓液增加,如乳突手术后耳部已无脓液,而又突然流大量脓液;约50%患者累及外展神经致其瘫痪,发生复视;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常表现为患侧头前部疼痛,常感眼内及眼部四周疼痛,可放射到额、颞、颊、牙等部,疼痛如刺、钻,痛苦不堪。体温升高,但极少超过39℃,为脓毒性低热型,晨起正常,午后上升,脉搏加快。

本病在临床上并非一独立疾病,往往继发发病。典型的“三联征”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但有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又可能超出“三联征”,如伴发脑膜刺激征、面神经麻痹等。少数患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等迷路周围炎症状,但内耳功能尚属正常。

诊断

病史
急慢性中耳乳突炎病史或乳突根治术后干耳一段时间后,又出现耳内持续大量流脓。

症状及体征
典型者出现岩尖综合征,也可能伴随发热、脑膜刺激征、面瘫等症状。

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骨质破坏,脓肿形成表现,耳道及乳突分泌物培养可提供微生物学证据。
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可持续数周。很难确认岩部炎患者致病菌,在确认的致病菌中,最常见的是绿脓杆菌,也有草绿色链球菌、少酸链球菌等,甚至是支原体。
②影像学检查。颞骨CT可显示初期气房模糊不清,阴影密度增高,至晚期颞骨岩部及中耳乳突腔有骨质破坏,岩尖部硬脑膜外脓肿样征象。MR T1加权像可见岩骨岩尖部边缘不清楚的低信号区,T2加权像该区呈高信号。

治疗

药物治疗
给予足量抗生素,同时保证营养和支持治疗,可治愈。

手术治疗
充分引流是该病治愈的关键,部分患者可经乳突根治术结合药物治疗治愈。部分患者乳突根治术不能奏效,须行岩部引流或岩部切除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