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骨髓炎

各种微生物感染上颌骨的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病变。

病因

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常为血源性,分为化脓性(常见)、特异性、放射性三种类型。

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上颌骨骨髓炎起病急剧,首先出现病源牙疼痛明显且迅速涉及邻近牙齿,患者眶下部明显红肿,常延至眼睛周围,眼睑肿胀,牙龈及前庭沟红肿,可有多个牙齿松动,常伴脓液自牙周溢出,后期可从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全身症状明显。

慢性上颌骨骨髓炎由于急性未能彻底治疗所致。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形成瘘管溢脓,甚至形成死骨,可排出小块死骨。病变区多个牙松动。可反复急性发作,后期可致消瘦、贫血、衰弱。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病牙,局部放射治疗,外伤等病史;进行局部检查,可行X线或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检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局部形成脓肿时可抽出脓液,排出死骨。

治疗

及时治疗牙源性感染,在上颌骨骨髓炎急性期应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主要为药物抗感染,局部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如已成为慢性,应增强机体抵抗力,引流通畅,及时拔除病牙,彻底清除病灶,摘除死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