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息肉

上颌窦黏膜形成的带蒂或广基、单发或多发的高度水肿不可恢复的肿物。好发年龄为30~60岁。男性多发,男女比例波动为2︰1~4︰1。

病因

上颌窦息肉被认为是一种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这些因素包括免疫异常、解剖异常、遗传因素、感染等。上颌窦息肉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几种关于鼻息肉发病的假说同样适用于上颌窦息肉,如中鼻道微环境学说、鼻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和细菌超抗原学说等。

临床表现

体积小且单纯的上颌窦息肉可以无任何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息肉体积增大,当上颌窦息肉通过上颌窦口突出到鼻腔时,会出现单侧鼻塞并进行性加重。伴发鼻炎或鼻窦炎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与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咽纤维血管瘤、上颌窦恶性肿瘤等鉴别。

无症状的上颌窦息肉常做鼻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时发现。当上颌窦息肉突出到鼻腔时,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息肉小者须用血管收缩剂收缩鼻甲或用鼻内镜才能发现。息肉大者,常向后发展可突至后鼻孔甚至鼻咽。鼻窦CT以明确病变范围。

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
①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在外科治疗前后都可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②大环内酯类药物。
③抗白三烯药物。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息肉有效。

手术治疗
经药物治疗无效的上颌窦息肉采取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的问世和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成熟,现在上颌窦息肉外科治疗基本采取鼻内镜下切除。在鼻内镜直视下找到息肉根部并切除干净,可以保留鼻腔内正常结构。如果上颌窦息肉合并鼻窦炎,可以同时在鼻内镜下进行鼻窦开放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