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部位骨髓炎中的一种。临床少见,占所有骨髓炎的2%~4%。多见于腰椎椎体,分为脊椎脊髓炎和椎间盘炎。急性发病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化脓性脊柱炎较少见,占所有骨髓炎4%。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儿童与老人也可发病但甚少。发病部位以腰椎为最多,其次为胸椎、颈椎。病原菌以金葡菌为主,其他如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也可致病。
病因
主要为血源性感染,因脊椎静脉系统有位于硬膜及脊椎周围无瓣膜的静脉丛,属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外的独立系统,但又与上、下腔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直接连系。脊椎静脉系统内血流缓慢,可以停滞,甚至逆流。因此任一静脉系统内有细菌栓子均可到达脊椎内。巴斯顿通过阴茎背静脉造影发现阴茎背静脉和前列腺静脉丛与脊椎静脉相通,所以泌尿系统感染可合并脊椎感染。脊椎感染细菌到达椎体中心或边缘再向椎弓扩展,也可先有椎弓感染再向前扩展到椎管和椎体。到椎管内可产生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造成根性神经痛和截瘫。也可穿破硬脊膜产生脑膜炎。椎体感染形成脓肿,像脊椎结核一样向周围软组织扩散,在颈椎可产生咽后壁脓肿、颈部脓肿及上纵隔脓肿;在腰椎可产生腰大肌脓肿;在骶椎可产生盆腔、肛旁和坐骨直肠窝脓肿。少数可波及内脏,如心包炎、肺脓肿和脓胸等。也有外伤,如子弹贯通伤所造成的继发感染,或因医源性所致,如腰穿、脊椎手术等继发的感染。
临床表现
畏寒、高热、神志不清、昏迷、呕吐、腹胀等急性全身中毒症状或亚急性表现。腰部剧痛、不能翻身、呻吟不安。体检中棘突压痛、局部叩痛及脊柱僵直。椎管内神经根刺激征象如节段性放射痛、肌痉挛等。
诊断
注意发病年龄、性别、部位。追问发病前有无疖、痈、扁桃体炎或泌尿系统炎症病史,有无脊柱或椎间盘手术史或开放性损伤史。详询和观察起病过程,有无畏寒、高热、神志不清、昏迷、呕吐、腹胀等急性全身中毒症状或亚急性表现。特别注意局部症状,有无腰部剧痛、不能翻身、呻吟不安。体检中有无棘突压痛、局部叩痛及脊柱僵直。有无椎管内神经根刺激征象如节段性放射痛、肌痉挛等。有无肢体瘫痪。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至少在一个月后才出现椎体内虫蚀状破坏,一旦出现X线征象后,发展迅速,向邻近椎体蔓延,可见椎旁脓肿,并有硬化骨形成。最后形成骨桥或椎体间骨性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提前发现椎体内破坏灶与椎旁观脓肿。
治疗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静脉给药一个月后改为口服,直至症状消失、血沉恢复正常为止。加强支持疗法(营养、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确诊或疑为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时,应及时给以有效广菌谱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及找出敏感抗生素后,再及时调整。如细菌培养阴性用药3日无明显效果,应更换抗生素,其疗程应持续到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后两周左右。停药过早,易使炎症复发或使局部病变继续发展而变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