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肢活动后出现肢体疼痛,患者停步休息片刻疼痛自行缓解后又可行走的临床现象。

从开始行走至出现疼痛的行走距离称为跛行距离,行走时间称为跛行时间。虽然发生慢性缺血肢体的动脉血供较正常减少,但在静息状态下尚可满足基本代谢需要。当肢体活动时,肌肉收缩的耗氧量增加,此时已减少的血供无法满足肢体的需要,从而出现患肢疼痛。疼痛可表现为沉重、乏力、束缚感、痉挛痛等。疼痛部位通常在小腿,有时也可表现为臀部、大腿及足部疼痛,足部跛行较少见。间歇性跛行是慢性下肢缺血的特征性改变,一般出现于病变早期。若出现臀部或大腿跛行,提示有主髂动脉病变。在行走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跛行距离及时间越短,提示缺血越严重。应注意与神经性跛行及静脉淤滞性跛行相鉴别。骨科疾病引起的脊髓神经受压也可出现行走后臀部及大腿疼痛麻木,但其出现跛行的距离并不固定,且虽然休息后可以好转,但休息时间较缺血性跛行长。静脉淤滞性跛行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当平卧休息时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而不引起明显肿胀,而下床活动时肌肉供血增多,静脉回流也随之增多,血液淤滞于大腿静脉内导致大腿张力增高从而引起疼痛。后两者肢体动脉搏动正常,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或CT或MRI血管成像进行鉴别。出现间歇性跛行则提示有下肢动脉缺血,应尽快行动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若在病变早期可鼓励锻炼及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动脉闭塞较严重则应行手术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