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淅疮

身体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受潮湿、摩擦、温暖、积汗等刺激而引起的皮炎。

关于本病,在《外科启玄》卷九中有记载:“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

本病因汗液淹浸皮肤而引起,好发于容易摩擦或污秽排出物容易滞积的皮肤皱襞部位。现代医学中的摩擦红斑或间擦疹可参照本病论治。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湿热季节,好发于小儿和肥胖成人。皮疹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如颈前、腹股沟、腋窝、四肢关节屈面、女性乳房下、阴股皱襞等处。皮疹为边界清楚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稍肿胀,表皮浸渍易形成糜烂并有渗液,严重者可继发感染。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

本病有时应与急性湿疹及股癣相鉴别。急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边界不清楚,常对称分布而不限于皱褶部位,瘙痒剧烈,易复发。股癣边缘常可见小丘疹、小水疱和鳞屑,中央倾向自愈,鳞屑中可查到真菌。

病因病机

汗淅疮多发于湿热季节,肥胖者多汗,皮肤皱褶部位汗液蒸发不畅,以致局部积汗,兼以摩擦刺激,而出现皮疹。多汗可有多种原因,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情志变化、神经因素等。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汗出较多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具体包括:
①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以致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
②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

辨证论治

本病的辨证要点以汗湿为主,湿气积聚、浸渍皮肤。治疗以敛汗收湿为基本治则,一般外治即可痊愈,多汗者可用中药内服治疗。

证型分类
肺气不足证:症见稍动汗出,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冒,畏寒,气短、倦怠懒言、面色白,脉缓滑无力。治宜补气、固表止汗,方用补中益气汤或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证:症见汗出后恶风明显,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舌苔薄白,脉缓。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阴虚火旺证:症见盗汗频作,午后潮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滑精,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敛汗,方用当归六黄汤。

湿热蕴结证:症见汗出黏腻,可伴有咽干、身重、纳呆呕恶、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

外治法
早期表现为红斑而未见糜烂者,外扑粉剂即可,粉剂可选用六一散、二妙散、青黛散、真蛤粉、滑石粉或爽身粉。需注意:粉类物质遇水后容易凝结成硬块,如果清洗不干净,残留在皮肤皱褶处,会成为异物刺激皮肤,所以长期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不宜使用粉剂。

糜烂而渗液不多者,可外搽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

渗液较多者,用淡盐水(5克盐加500毫升水)、芒硝水(5克芒硝加500毫升水)、枯矾水(10克枯矾加500毫升温水)放凉后外洗或湿敷;或用马齿苋、九里明、金银花、苦参、黄柏各30克,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待冷却后,外洗及湿敷;或用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

预防与调护

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经常更换内衣,避免外因(如潮湿、搔抓、烫洗等)的刺激。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予以特殊的关注,积极与其沟通,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室内环境,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减少患者出汗;经常清洁颈部、腋下、腹股沟、会阴部,忌用碱性肥皂和烫水擦洗;遇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清洗,肛周涂烫疮油。

高热患者要用温水擦洗,及时更换衣裤,穿棉质内衣裤,并要求清洁干燥;少用或不用尿不湿;剪平指甲,避免抓伤;颈部、腋下、腹股沟、会阴部要注意通风;积极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及家庭护理知识辅导,使其知道清洁、干燥、透气、勤翻身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