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疳

因哺乳失宜所致的一种疳证。又称奶疳。

见于哺乳期婴儿。临床以形体消瘦、毛发萎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逾期不合为主要表现。出自《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奶疳诸方》。

婴儿脾胃薄弱,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乳食太过或不及,均可损伤脾胃,以致脾胃积热,灼津伤液而形成疳证,或因乳母恣食生冷肥腻,或乳儿过伤,或饭后与乳致吐,或乳多眠久则变为乳癖,腹胁结块,亦为奶疳。治宜健脾磨积调气,常用养脾消积丸加减。亦可采用补脾经、清胃经、运八卦、捏脊等中医推拿疗法以辅助治疗。日常调护提倡喂养婴幼儿当定时定量,按需喂养,按时按序添加辅食。既保证供给小儿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应避免乳食伤脾所致的疳证。同时宜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