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法

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外敷法。

 敷贴法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中国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黄帝内经》也有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晋、唐以后,随着针灸学的迅速发展,一些医家把外敷法和经络孔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应用,创造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到了明、清时期,穴位敷药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附方中,就有不少穴位敷贴药疗法,其中如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至今仍沿用;清代吴尚先广泛搜集、整理前人外治法经验,在其所著的《理瀹骈文》中载有外敷方药近200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几十个。20世纪50年代后,敷贴法发展迅速,医药工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如用芒硝、大蒜和大黄分别外贴阿是穴治疗阑尾炎或炎性肿块;用蓖麻子仁捣烂,敷头顶部百会穴,治子宫下垂及脱肛等。因其操作简便,治疗过程无痛苦,故适用于儿科给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