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物制成香囊、香袋或服器(如护膝、口罩、坎肩等)佩戴于身上用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又称佩戴疗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
香佩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的记载。如《山海经·西山经》载:“熏草,佩之可以已疠。”根据《荀子》和《楚辞》的记载,本疗法在当时已成为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不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所用的兰花、熏草等也是当时流行的饰品和芳香剂。汉代《中藏经》已有较多的治疗经验总结,如用绛囊盛安息香末防治传尸、肺痿、时气、瘴疟等。至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用麝香做成香佩,以治疗噩梦纷纭之症。据吴尚先《理瀹骈文》记载,一些药堂已制作专门香佩出售,供人防治疾病。现在此疗法仍广泛流行。如江南地区在端午时节,习惯将芳香性药物碾成细末,装在精制的布袋内,佩戴在儿童胸前,或挂在床边、童车上,以避秽防病。
香佩疗法以芳香开窍、避秽解毒的药物为主,药物的挥发成分通过肌肤毛窍、口鼻等被吸收或其挥发成分在空气中直接杀灭、抑制细菌与病毒。根据药理研究,某些中药的芳香、解毒的挥发成分具有祛病定惊、开窍醒脑、扩张血管、消炎杀菌等作用。
香佩疗法用药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该法的治疗作用在于药物挥发之气味作用于口鼻、肌肤、经络穴位,经过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因而起着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佩疗法所精选的药物多含有挥发油类物质,具有消炎、抗菌、抗过敏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