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蚊子肆虐,纳凉之后很多宝妈发现孩子被蚊子叮咬,肿成大馒头,大家都很震惊,为什么家里人都被咬了,只有孩子成了这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蚊叮咬反应。
蚊叮咬反应
被叮咬后人体对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
典型(正常)反应:立即出现肿胀伴周围发红,叮咬后20分钟左右表现最为明显,之后出现迟发性瘙痒性坚实的丘疹(蚊子包),在7-10天内消退。
少部分人会出现临床相关的变态反应,最常见的是大局部反应,又称蚊咬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直径从2cm至大于10cm不等的红斑、肿胀伴瘙痒,甚至疼痛;在叮咬后数小时内发生,8-12小时内加重,一般在3-10天内消退。
高发人群
1. 曾被蚊叮咬和致敏、但尚未产生自然免疫力的婴幼儿;
2. 某地的新来者或游客,被当地生长的蚊虫叮咬且致敏,而此前未接触这些蚊虫且尚未产生自然免疫力;
3. 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其对蚊唾液腺抗原的抗体滴度可能反常的升高。
如何预防
1. 黎明和黄昏时在室内活动,避免去湿地。
2. 清除周围的积水,以减少蚊的滋生,保持纱窗完好无损。
3. 户外活动尽量穿长袖长裤。
4. 避蚊胺或埃卡瑞丁是最有效的驱虫剂,且相对安全。
5. 当蚊虫暴露不可避免时,建议患者有规律的使用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防不胜防时,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1. 用碱性的肥皂水或苏打水清洗,冰敷也可以缓解瘙痒。
2. 瘙痒仍不能缓解的,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 对于肿胀、发烫比较严重的,可以局部外用一些激素类药膏,如艾洛松。
4. 如果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无法正常视物行走,可以考虑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