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碘”不同——浅谈碘伏和碘酊的异同

碘伏和碘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经常有患者或者朋友问到:碘伏和碘酊是同一个药吗?消毒的时候到底该选哪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碘作为消毒剂的前世今生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硝酸钾制造火药。当时法国的硝石制造商人、药剂师库尔图瓦在尝试利用海藻灰的溶液与硝酸钙生成硝酸钾的过程中,观察到一缕紫色气体的产生,后来证明,这就是碘。

化学反应原理:

硫酸与海藻灰中含有的碱金属碘化物——碘化钾(KI)和碘化钠(NaI)反应生成了碘化氢(HI)。它再与硫酸作用,就产生了游离的碘:H2SO4 + 2HI → 2H2O + SO2 + I2↑

19世纪30年代,人们将碘溶解在酒精中研制出了碘酊,但其效用在当时并未被研制者认识到。直到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时,凭借其卓越的消毒效果才被人渐渐所熟知。碘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病原微生物细胞浆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破坏菌体蛋白和酶,从而干扰微生物代谢而使其死亡。碘的杀菌特点是强效且广谱,对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甚至芽孢都有效。

早期的碘类消毒剂以碘酊为主,其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消毒能力也很不错,但缺陷也很明显——对于皮肤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过大。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碘伏应运而生,它既保留了碘的消毒作用,又弥补了碘酊的各种缺点,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性,且性能稳定,目前已逐渐替代碘酊广泛应用于消毒领域。

一字之差的碘伏和碘酊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组成不同

碘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碘酒,是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其中,乙醇含量(体积分数)为40%~50%,有效碘含量范围为18-22 g/L(2%)。碘伏,也称碘附,是元素碘 “依附”于某些聚合物载体络合而成的一种疏松复合物。这种含碘复合物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且还为碘提供了一个贮存库,在使用过程中,结合碘不断解聚成游离碘而发挥杀菌作用。

聚维酮碘是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唯一被我国药典所收录的用于医疗卫生和人体消毒的碘伏,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种碘伏。通常含碘量为2-10 g/L(0.2%~1%),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是4.5-5.5 g/L(0.5%)。

感官性状不同

碘酊为棕红色澄清液,颜色较深,有碘和乙醇气味

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颜色较浅,有碘气味

肤感不同

碘酊的溶剂为水和酒精混合物,其中酒精约占40%-50%,因此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而碘伏是以水为溶剂,使用起来较为温和。

临床应用不同

碘酊主要用于术前皮肤消毒;由于其溶剂为酒精,蛋白质变性作用更为强大,对皮肤的刺激也更强,因此不能直接用于伤口,相对娇嫩的皮肤和黏膜也不适用。否则,你将体会到比伤口上撒盐更上一层楼的疼痛——伤口上撒酒。

碘伏是水溶液,相对较温和,应用范围也比较广:1%浓度的碘伏可以直接用于除眼睛之外的任何皮肤表面,达到局部消毒的效果;0.5%浓度的碘伏溶液可用于正常皮肤、黏膜、溃疡面、擦伤和挫伤部位以及烧伤创面<20%时的消毒与治疗,能杀死创面的霉菌、细菌,有收敛、抗感染、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使用后处理

碘酊使用后须用70%的酒精对皮肤进行擦拭脱碘,否则会产生皮肤黄染,颜色沉积在皮肤表面难以褪去,而且容易被吸收进入体内造成碘中毒。

碘伏在使用后则不需要脱碘,避免了碘酒脱碘不全并发的皮肤损伤。

总结:

此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二者皆为外用药,禁止口服!

2. 对碘过敏者、甲状腺疾病患者、服用锂盐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3. 碘酊不能大面积使用,用后须及时脱碘,以防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

4. 妊娠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碘伏,以免引起胎儿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

5. 使用碘酊时,切记不可同时使用红药水(2%红汞),否则会产生剧毒的碘化汞,将导致局部伤口溃烂化脓,甚至吸收入体内导致汞中毒;

6. 所有名称中含有“酊”的制剂都是含有酒精的哟,外用酊剂不要直接用于破损皮肤,如果口服酊剂还需注意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