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敏感多疑、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病态人格。主要表现为有多疑倾向,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公平、不信任或不忠实,总是贬低他人,不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始于成年早期,这类人格障碍患者很少有自知之明,常否认自己的偏执行为,因此很难调查发病率。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病理生理因素。遗传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双生子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要高。5-羟色胺、谷氨酸、胆碱能环路等神经递质可能参与了人格障碍的发生。另外,有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②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受虐待史、社会的不良风气、拜金主义、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
临床表现
①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②容易长久地记仇,不肯原谅侮辱、伤害、轻视。
③猜疑,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④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⑤极易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⑥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
⑦将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
诊断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需要从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采用临床访谈、标准的评估、自评问卷等手段辅助诊断。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持续到成年或终生,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②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所直接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学病理变化。
③人格显著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所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持久、泛化、固定的行为模式。
④主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智力和意识状态完好,一般没有幻觉、妄想。
⑤缺乏自知力。
⑥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⑦治疗效果欠佳。同时存在至少三种或三种以上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的证据才能诊断。
治疗和预后
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可小剂量针对性地用药改善偏执型障碍患者的伴发症状。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
②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认知疗法、认知分析治疗等,帮助患者认识个性缺陷,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行为。
目前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效果难以肯定。有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终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如果人格逐渐成熟,偏执症状可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