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病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现象。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为老年人所特有。临床上以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ed aortic stenosis; CAS)和二尖瓣环钙化(mitral annulus calcification; MAC)为最常见。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易发生误漏诊;而一旦出现症状,常伴随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
诊断标准:
①年龄60岁以上;
②超声心动图有典型的瓣膜钙化或瓣环钙化,病变主要累及瓣环、瓣膜基底部和瓣体;
③X线检查见瓣膜或瓣环的钙化影;
④具有与瓣膜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
⑤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瓣膜病变;
⑥无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和钙磷代谢异常的病史。
治疗原则:包括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紊乱等)治疗;内科药物如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等治疗;外科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及瓣膜成形术)治疗;介入治疗,如经皮瓣膜球囊成形术及经皮瓣膜置换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对重症患者宜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外科瓣膜置换术适应证,多主张跨瓣压差≥50毫米汞柱,瓣口面积≤0.75平方厘米。瓣膜置换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高龄;
②跨瓣压差大;
③心功能减退;
④冠脉狭窄>70%;
⑤伴有多器官疾病。
由于材料和方法学的改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成功率已明显提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