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入夜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甚则通宵达旦啼哭的病证。夜啼亦有白日如常人,入夜则啼哭者;或每夜定时啼哭者;或阵阵啼哭,哭后仍能入睡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生理活动,也可以是表达要求或痛苦,或者是疾病的症状。
病因病机
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因素责之于孕母失调,遗患胎儿;后天因素包括腹部受寒、体内积热、暴受惊恐等。病位主要在心、脾,涉及肝,病机主要在脾寒、心热、惊恐、食积。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积则胃不和卧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积为主要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本病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确认夜啼无特殊原发疾病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食积辨治。虚实寒热的辨别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兼症的属性来辨别。哭声响亮而长为实,哭声低弱而短为虚;哭声绵长、时缓时急为寒,哭声清扬、延续不休为热;哭声惊怖、骤然发作为惊。婴儿夜啼以实证为多,虚证较少。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不可将他病引起的夜间啼哭误作夜啼,以免延误病情。本病的治疗以调整脏腑虚实寒热,使脏气安和,血脉调匀为基本原则。常见证型:
①脾脏虚寒。证见睡喜伏卧,曲腰而啼,啼声低软,神情怯弱,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青白,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指纹青红。治宜温中散寒,常以当归散加减。
②心经积热。证见睡喜仰卧,夜啼声粗,见灯哭甚,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舌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治宜清心泻热,常以导赤散加黄连、麦冬。
③惊骇恐惧。证见睡中时作惊惕,啼哭不安,时而声重,唇面色变,紧偎母怀,不让旁人接触,舌脉多无异常或夜间脉弦数。治宜镇惊安神,常以琥珀抱龙丸化服。
④乳食积滞。证见夜间阵啼,脘腹胀满,厌食吐乳,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治宜消导和胃,常以保和丸加减。推拿对夜啼有较好疗效,应根据不同见证,施以不同手法。
预防与调护
要注意防寒保暖,但勿衣被过暖;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小儿勿受惊吓;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不要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以免刺伤皮肤。婴儿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除外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若药物难以止啼,则要进一步仔细检查,以尽早明确疾病诊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