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魏征/虞世南/褚遂良·群书治要
——
夫主将之法,务在于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者也;亡国破家,失人者也。是以明君贤臣,屈己而申人。夫用兵之要,在于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其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矣。用人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自来;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则士死之。
——
夫将师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昔者,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馈一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之。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辨,将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兵为天下雄。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 所任贤,则敌国振。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者,国之命,将能制胜,国家安定。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将专己,则下归咎;将自臧,则下少功;将受谗,则下有离心;将贪财,则奸不禁;将内顾,则士卒慕。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军乖背,有四则祸及国。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则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则士不使。 礼赏不倦,则士争死矣。奸雄相称,鄣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听。各阿所私,令主失忠。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
——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不得专,进退由内御之,则功难成。”
——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故泽及人民,则贤归之;泽及昆虫,则圣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贤者之政,降人以礼;圣人之政,降人以心。礼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礼以礼,降心以心。
——
释近而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而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也。荒国者,无善政;广德者,其下正。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多。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到矣。一令逆者则百令失,一恶施者则百恶结。故令施于顺民,恶加于凶人,则令行而不怨,群下附亲矣。
——
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臣,必视其所以为人者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
圣王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漑荧火,临不测而挤欲坠,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惔者何?重伤人物,是天道也。夫人之有道者,若鱼之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人者,畏惧而不敢失道。贤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进贤者,德流子孙; 妒贤者,名不全。故君子急于求贤,而美名章矣。
——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民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