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少症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个体出现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现象。

其定义最初于1989年提出。源于希腊语,sarx为肌肉,penia为流失。特点是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和肌肉功能衰退,增加老年人住院率与医疗花费,进而导致老年人躯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等。

发病机制

是增龄相关性疾病,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参与其发病。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①运动减少。运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肌肉量和强度丢失的主要因素。
②神经-肌肉功能减弱。老年人70岁以后运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
③增龄相关激素变化。胰岛素、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变化参与肌少症的发病。
④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老年人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增高引起肌肉组织合成代谢失衡,蛋白分解代谢增加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⑤肌细胞凋亡。增龄老化、氧化应激及完全制动等可促发凋亡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肌细胞凋亡,这是肌少症的基本发病机制。
⑥营养因素。老年人营养不良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致肌肉合成降低。

诊断与评估方法

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工作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均指出:肌少症判定标准应综合肌量和肌肉功能的评估,主要评估指标有肌量减少、肌强度下降、日常活动功能失调等。
①肌量评估。人体肌肉密度或肌量评估方法较多,如双能X线吸收仪(DXA)、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外周骨定量CT、磁共振成像(MRI)和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等。
②肌强度评价方法。评估肌强度的有效技术较少,主要包括手部握力方法、膝盖弯曲/伸展检测和最大呼气流量等。
③日常活动功能评定方法。用于评估日常活动功能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为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SPPB),SPPB包含日常步速评估法、站起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其他有用的评估方法还有爬楼试验、身体活动能力试验、日常生活技能及身体机能失能指数。

防治

防治的主要目标人群是65岁以上老年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三种:
①运动疗法。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人可通过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②营养疗法和维生素D补充。充足的蛋白及氨基酸摄入可以提高肌量和部分肌肉功能,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跌倒和骨折更有意义。
③药物治疗。尚无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临床上治疗其他疾病的部分药物可能使肌肉获益,进而推广用于肌少症。其中包括合成类激素、活性维生素D、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肌肉生长抑制因子的抗体及激活素受体激动剂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