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采用科学方法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观察、帮助、指导和护理的工作。其范围包括有病和无病,在家中和医院内的老年人。老年人护理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是机体内在情况的一种客观反映,是测量机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①体温。体温分为腋温、口温和肛温,老年人一般以测腋温较安全。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少,体温一般较成年人偏低。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当老年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时,应考虑发热可能,必要时及时就医。
②脉搏。正常成人为60~100次/分。可随年龄、性别、活动的因素变动,休息、睡眠时较慢。老年人脉搏较慢,也常会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等异常情况。
③呼吸。正常人呼吸节律均匀平稳,正常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时,会出现呼吸节律和呼吸频率的改变。
④血压。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中国成人按照正常血压(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和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进行血压水平分类。在家庭内监测血压,开始时1日3次,早中晚固定时间测量,血压稳定后可1日1次,以后每周1~2次,有头晕等不适时随时测量。血压低于10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多见于体质差或营养不良的老人,也有因药物引起的,无症状时可不治疗,但需严防因头晕发生跌倒摔伤。长期卧床或衰弱的老人,在改变身体位置时常出现低血压,这称为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双腿无力,神志恍惚,面色苍白甚至失去知觉而跌倒,平卧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老年人睡眠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而睡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需保持在7~8小时,以满足自身机体需要,然而实际生活中多数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人一般睡眠潜伏期较长,有时夜间醒后再入睡困难,白天喜欢上床休息或午睡时间较长。总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其中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对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首先要了解其睡眠和觉醒的习惯,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影响睡眠,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来保持头脑的清醒。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师合理选用安眠药物改善失眠状况,应避免随意增加安眠药剂量。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夜间不宜下床如厕排尿,需将便器置于床旁,以防跌倒、摔伤。
老年人饮食护理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常牙齿脱落或装有义齿。应注意合理营养,烹调应以烂、软、碎为原则。蔬菜水果可切碎或制成果/菜泥、汁;瘦肉、鱼可搅碎制成丸子、肉末;红枣、小豆等制成枣泥、豆泥。进餐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同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食物误吸症状视吸入物的大小而异,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大气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因此应该重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误吸的预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及意外窒息。预防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而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老年人尽快咯出异物,必要时及时送医院处理。
老年人个人卫生护理
老年人个人卫生对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洗澡不宜过勤。宜用中性肥皂,浴后涂保护性油脂。老年人头发逐渐干燥,易脱落,不宜经常洗头,但需梳理整齐,按时理发剃须。老年人的指甲特别是足趾常增厚变硬,需用温水浸泡后再修剪。老年人牙间缝变大,易被食物嵌塞,饭后需将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老年人安全护理
跌倒和压疮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安全问题。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率和致伤率均较高。跌倒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还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是老年人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主要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遇路滑不平更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直立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所以,预防老年人跌倒至关重要。应加强锻炼,防范老年人因跌倒所致的外伤。老年人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当平卧起坐或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并先活动手足,必要时可使用安全杖等辅助设备。地板不宜打蜡,需穿防滑鞋,居室内添置必要的照明设备及安全把手,浴室铺设防滑垫等。压疮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长期卧床、昏迷、截瘫、坐轮椅、体质虚弱等老年人容易发生压疮。压疮常好发于骨突出的部位,如枕骨结节、耳郭、肩胛部、髋部、骶尾部、坐骨结节和足跟等处。压疮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然而,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首先,帮助长期卧床老人定时翻身,减少局部皮肤受压,至少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1次。其次,必要时可使用气圈垫、海绵垫或软枕置于受压部位。另外,需要保持老人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衣裤和床单,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和臀部,避免尿渍、大便等长时间接触皮肤造成皮肤损伤。同时,预防压疮需要定时观察老年人的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查看有无发红、水疱或皮肤破溃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压疮的出现。
老年人大、小便护理
老年人常出现便秘。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高达80%,且大多数为功能性便秘,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常见便秘原因为:食物过于精细、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不良的排便习惯,常服泻药减弱了直肠的敏感性缺乏体力锻炼,久病卧床,精神抑郁,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不要改变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排尿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尿意感而不能排尿,易引起发怒、焦虑等精神症状;夜间尿频妨碍睡眠;排尿障碍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专用厕所,使患者能独立安心排泄,在厕所安装水冲洗装置和能自动用水冲洗的感应装置。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要给予心理疏导,并进行括约肌训练,饮水后定时排尿,活动时垫好成人纸尿裤等。对于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应注意保护会阴部皮肤,防止破溃、感染等,部分男性老年人因前列腺肥大而致尿潴留,早期可采用坐浴法缓解,但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慢性病者常出现焦虑、内疚、忧郁沮丧,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产生悲观厌世念头,易产生老年忧郁症。离退休人员面对原有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角色的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难适应,心理护理能够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延缓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