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丝虫病

感染罗阿罗阿丝虫成虫引起的疾病。罗阿罗阿丝虫,简称罗阿丝虫,又称“非洲眼虫”。由虻叮咬传播。西非和中非是感染的流行地区。感染在大多数患者中都是隐匿的。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临床表现包括短暂的局部皮下肿胀(称为卡拉巴肿胀)和成年蠕虫在眼结膜下移行。与当地居民相比,前往地方病地区并感染罗阿丝虫的人群通常更容易对微丝蚴和/或成年蠕虫发生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更为常见。

诊断

患者有在流行区生活的历史,如来自或到过非洲的人群;典型的眼部奇痒、游走性皮下肿块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球结膜下或皮下可见到虫体蠕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血中检出微丝蚴,或眼、皮下包块活检出成虫是确诊本病的依据。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旅行者诊断最为有用。新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对感染微丝虫病水平进行灵敏的定量测定。

治疗

建议使用二乙基卡巴嗪(DEC)治疗罗阿丝虫病。由于微丝蚴的快速杀伤,使用DEC会导致血液中微丝蚴水平高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脑炎和/或休克)。同时患有罗阿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的患者应在使用DEC或不含DEC的方案进行最终治疗之前接受伊维菌素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