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恶性肿瘤

发生在中耳中的异常快速增殖,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癌性肿物。

病因

发病率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病灶较深,早期发现较为困难。中耳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其他少见的还有基底细胞癌、腺癌、黏液表皮样癌、横纹肌肉瘤等。中耳鳞状细胞癌可能与慢性外耳道炎或慢性中耳炎的炎性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血性耳漏
早期的症状为耳道有持续性血性分泌物,这是中耳癌的一个重要信号。耳道出血一般量不多,晚期肿瘤累及大血管可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耳痛
持续性耳道深部刺痛或跳痛是中耳恶性肿瘤的另一个主要症状,一般较血性耳漏出现稍晚,疼痛部位除耳道外,可根据肿瘤的范围和累及的神经向颞额部、面部、耳后、枕部和颈侧部放射。

耳聋
早期为传导性聋,因多数患者继发或合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项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肿瘤侵及内耳,侵犯迷路则引起迷路炎或内耳直接破坏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聋,伴耳鸣和眩晕。

耳道或鼓室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
耳道或鼓室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生长迅速,切除后短期内“复发”触之易出血。

张口困难或受限
早期无此症状,晚期因颞颌关节周围肿胀、疼痛或肿瘤侵犯下颌关节、翼内肌、三叉神经等原因,导致张口困难或受限。

多个颅神经症状
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引起同侧面神经麻痹,晚期可侵犯第Ⅴ、Ⅳ、Ⅹ、Ⅺ、Ⅻ颅神经,引起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相应症状,并可向颅内转移,引起相应症状。

颈淋巴结转移或全身转移
同侧或双侧耳周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可扪及肿大淋巴结。晚期内脏(肺和肝脏多见)或骨骼也可能会发现转移性病灶。

诊断

中耳恶性肿瘤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预判及活检方能明确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流脓性分泌物变为血性或血性分泌物、耳深部持续疼痛、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生长迅速,触之易出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突然加重或发生面瘫,行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可见骨质虫蚀样改变,要考虑到有中耳恶性肿瘤可能,需要取活检明确诊断,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治疗

一旦确诊后应尽早采取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并结合放疗和化疗。每一病例的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理性质、病变范围、病人全身情况和医疗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对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术,后放、化疗;晚期患者则采用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和病变范围手术方式包括:扩大乳突切除术、颞骨次全切术、颞骨全切术以及扩大的颞骨切除术,并根据是否累及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否,行腮腺浅叶或全部切除,颈廓清术。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涉颅为防止脑水肿交替静脉注射甘露醇、甘油果糖及糖皮质激素等。

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如感染、出血、脑脊液漏、脑膜炎、颅神经损伤麻痹(面神经、听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血栓性静脉炎等。

放射治疗
是否放疗需根据肿瘤性质、肿瘤范围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来决定。

化学疗法
如手术切除不彻底并且放疗效果不理想,可适当考虑化疗,化疗药物依据病理诊断进行选择。

预防

预防中耳炎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时根治是防止发生中耳恶性肿瘤的有效措施。影响中耳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病理性质、手术切除彻底否、放疗敏感否,鳞癌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5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