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疖

发生在头皮、形似蝼蛄窜穴、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疾病。又称鳝拱头。

本病病名出自清代《外科大成》卷三:“蝼蛄疖即鳝拱头……但其内有衣膜,故愈而复发。”

本病多发于儿童头部,多数继发于暑疖,因治疗不当引起。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脓肿穿凿性头皮毛囊周围炎。

临床表现

临床常见两种类型:
①坚硬型(硬结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②多发型(窜空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

不论何型,局部皮厚且硬者较重,皮薄成空壳者较轻。若无适当治疗,则迁延日久,可损及颅骨。若以探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必待死骨脱出后,方能收口。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暑疖治疗不当,脓泄不畅、遗留余毒、复受外伤,致使毒滞肌肤而复生疖肿。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蝼蛄疖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湿为主;慢性期以扶正托毒、益气养阴为主。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并施,或兼益气养阴清热,要坚持治疗以减少复发。

证型分类
湿热蕴肤证:发于急性期,病程短,多数在1年以内,症见疮形肿胀、时流稠厚脓液,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阴两虚证:发于慢性期,病程长,多数在2年以上,症见疮形时肿时平、脓液清晰、久不收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益气养阴、扶正托毒,方用四妙汤加减。

外治法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亦可选用九一丹掺在创面上,外盖千捶膏。脓腐已尽选用生肌散、桃花散、八宝丹掺在疮面上,利于收口。

预防与调护

生疖之后应当早期治疗,防止变生他病。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辛辣发物,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严重者加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