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内生疮、黏膜糜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疳证。又称糜疳、龋齿、口疮。
临床以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五心烦热,进食哭闹,小便短黄,或吐舌、舌尖红为主要表现。出自《颅囟经》。
口疳病因常由脾病及心,心失所养,心火上炎而致;或小儿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湿热内蕴,上蒸口舌。辨证主要分虚实,再辨脏腑。治疗根据虚实证候的不同分别论治。常见证型:
①心火上炎。证见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进食哭闹,小便短黄,舌尖红,脉数。治宜清心泻火,滋阴生津,常以泻心导赤散加减。
②湿热内蕴。证见口内糜烂,甚者连及咽喉,疼痛明显,饮食难入,形体消瘦,腹胀泄下,手足心热等。治宜清利湿热,常以青黛散或清胃散加减。口疳渐愈后,宜健脾益胃,常以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同时,加用冰硼散或珠黄散外用涂擦患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