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

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

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因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见图)。楔状缺损的原因除了刷牙方式不当外,还包括龈沟液中的酸以及非正中咬合力等。楔状缺损可造成牙齿敏感、牙髓炎甚至牙折等。改变刷牙方式方法以及调整咬合是防治的根本措施。存在症状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病因

楔状缺损是𬌗力疲劳、横刷牙和酸蚀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刷牙唇(颊)侧牙面的横刷法

这是最先提出的导致楔状缺损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依据是:
①不刷牙者很少发生楔状缺损,而刷牙的人,特别是用力横刷的人常有典型的楔状缺损。
②不发生在牙的舌面。
③唇向错位的牙楔状缺损常比较严重。
④楔状缺损的牙常伴有牙龈萎缩。
⑤实验证明,横刷法刷牙作为单一因素,即可发生牙颈部缺损。

2.酸的作用

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组织脱矿,受摩擦后易缺损。唾液腺的酸性分泌物、喜吃酸食、胃病反酸等均与缺损的发生有关。

3.牙颈部结构

牙颈部釉与牙骨质交界处是整个牙中釉质和牙骨质覆盖量最少或无覆盖的部位,为牙体结构的薄弱环节,牙龈在该处易发生炎症和萎缩致根面暴露,故该部位耐磨损能力最低。

4.牙体组织的应力疲劳

研究表明,颊侧牙颈部是咬合时应力集中的部位,长期的咀嚼力使牙颈部硬组织内应力疲劳性微小损伤不断积累发生疲劳微裂,这种内部变化极大地降低了牙颈部硬组织的抗机械磨损和化学腐蚀能力,因此,牙颈部的应力疲劳被认为是楔状缺损发病的内在因素。应力疲劳损伤的积累作用解释了楔状缺损好发于中、老年人,承受咬合力大的牙位和牙齿应力集中部位的临床现象。

5.𬌗力

研究发现,当发生错𬌗、磨牙症时,𬌗力负荷于牙齿上,使牙齿弯曲,支点位于牙颈部,弯曲面受压产生压应力,侧面受牵拉产生拉应力集中于牙颈部,使牙组织断裂产生裂纹。横刷牙、酸蚀、𬌗力疲劳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导致实验性楔状缺损发生,其中𬌗力因素对缺损的形成和加深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的前磨牙,其次是第一恒磨牙和尖牙,有时范围涉及第二恒磨牙以前的全部牙齿。牙颈部楔形缺损多发生在颊、唇侧,少见于舌侧。

病损由浅凹形逐渐加深形成楔形缺损。楔形的两个斜面光滑,边缘整齐,一般均为牙的本色,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着色。

根据缺损的程度,可分为浅形、深形和穿髓形。浅形和深形可无症状,也可发生牙本质过敏。深及牙髓时可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病,缺损过多可导致牙冠折断。

随着年龄增长,楔状缺损有增加的趋势,年龄越大,楔状缺损越严重。

诊断

患者常用横刷法刷牙,喜吃酸食或有胃病反酸等。

临床检查可见牙颈部楔状缺损,伴有或不伴有牙本质过敏、牙髓病、根尖周病等。

防治

消除病因,使用正确刷牙方法;调除患牙的咬合干扰,纠正偏侧咀嚼习惯,均衡全口咬合力负担;纠正口腔内的酸性环境,改变饮食习惯,治疗胃病,用弱碱性含漱液漱口。

牙颈部缺损应尽早黏结修复,以改善该处的应力集中状况,用与牙本质黏结性能好的树脂材料修复缺损。

患牙出现并发症时,须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有牙本质过敏者,应用脱敏疗法;有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病时,应行根管治疗;已导致牙折时,根据病情行根管治疗术后予以桩冠修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