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人格障碍

以没有安全感、自卑、持续感到紧张、希望被人喜欢和接纳、拒绝批评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焦虑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同偏执型人格障碍,是(生物学因素、不良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生物学因素:家谱调查发现,有人格障碍的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即血缘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高。寄养研究发现,人格障碍者的子女从小寄养出去的与正常对照相比,前者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苯二氮䓬类受体和5-羟色胺能系统在焦虑型人格障碍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②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儿童在生长发育期有极大的可塑性及模仿性,不良的教养方式、社会环境以及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都会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

临床表现

①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②认为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③在社交场合总过分担心被人指责或拒绝。
④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⑤出于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⑥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此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

诊断

焦虑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需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采用临床访谈、标准的评估、自评问卷等手段辅助诊断。首先必须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持续到成年或终生,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②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所直接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学病理变化。
③人格显著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所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持久、泛化、固定的行为模式。
④主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智力和意识状态完好,一般没有幻觉、妄想。
⑤缺乏自知力。
⑥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⑦治疗效果欠佳。至少存在焦虑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中的三种临床描述或行为证据才能诊断。

治疗和预后

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①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紧张情绪。
②药物治疗:焦虑型人格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有类似的行为模式,可能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在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时可给予帕罗西汀、舍曲林、苯二氮䓬类等抗焦虑药。
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可能比单一的方法效果要好。总体而言,焦虑型人格障碍如同其他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欠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